爆竹声声辞旧岁,锣鼓喧天迎新春。正当人们阖家团圆欢度新春佳节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巴蜀大地上,来自我市的部分援川队员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春节期间,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在这里默默奉献着......
这个春节,我们终生难忘
本报记者 邓亚伟
作为市援川办的工作人员,孙同喜和崔志扬告诉记者,他们在北川度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终生难忘的春节。
初八匆匆赶回家
2月1日下午,记者获悉,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市援川办工作人员崔志扬正驾车往菏泽赶。记者急忙与他取得了联系,电话那头,正在开车的崔志扬说,他现在正开车,等到了菏泽再谈吧,他2日下午就到。
在等了一天后,2月2日下午6点钟,记者的电话响起,,电话中传来崔志扬质朴的话语。原来,他一到菏泽,连家都没回,就直奔报社而来。
大约十分钟后,记者见到了崔志扬,只见他眼睛里布满血丝,身体略显疲惫。“我一到菏泽就赶来了,我想如果这个时候不来,我们恐怕就没有时间见面了!”崔志扬有些嘶哑的言语中含着急切。原来,他此次回来就是要把市援川办的几个工作人员接到北川去,他们2月3日就走。“你们明天就走吗?你在路上开了几十个小时的车,应该休息一下。”记者说。“时间紧急啊!现在咱们市援建北川都坝乡的一些工程即将全面复工,都坝乡的百姓们都盼着呢!”崔志扬斩钉截铁地说。
听了崔志扬的一番话,记者很受感动。“这个春节,轮到我和市援川办的另一名同志孙同喜一起值班,虽然我们不能和家里的亲人一起过年,但在灾区,能看到那里的灾民欢欢喜喜过个年,我们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是第一次远离家乡过年,我们也思念家乡和亲人,但当看到我们的付出换来了更多灾区人们的欢乐,我们也就无怨无悔了。”崔志扬说。
在记者与崔志扬谈话期间,记者的电话响起,原来是远在北川的孙同喜给记者打来了电话,当记者告诉他,现在正和崔志扬在一起时,孙同喜很是高兴。随后,记者听他们述说了一幕幕感人的春节故事。
为北川人民祈福
1月25日(农历大年三十),孙同喜与崔志扬一大早就忙活了起来。“要过年了,按咱们菏泽的习俗,要在大年三十贴春联。所以,我们忙完手中的工作后,就赶紧忙着贴起春联来。”崔志扬说。
而在选择的春联时,孙同喜和崔志扬都不约而同地购买了很多火红的“福”字。“2008年对于北川人民来说是悲怆、痛苦的一年,而我们购买了许多的福字,就是为幸存的北川人民祝福,也为遇难的同胞祈福。”孙同喜说。他们还在市援川办的每个大门上都贴上了大红的“福”字。
除此之外,孙同喜还和崔志扬在市援川办指挥部的大门口,挂上了一个大红灯笼。“过新年了,虽然我们远离家乡,不能和亲人团聚,但我们挂上这火红的灯笼,是希望家乡和灾区的每一个家庭都能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孙同喜说。
在灾民家吃“团年饭”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大年三十的中午,孙同喜和崔志扬仍在不停地忙活着手中的工作。此刻,市援川办指挥部隔壁的邻居刘大姐乐呵呵地向他们走来,让他俩中午不要再做饭了,与她们全家一起吃大年三十的“团年饭”。
“刘大姐说,按照他们这里的风俗,大年三十一定要吃‘团年饭’的。因为是邻居,平时常往来,我们又是援川人员,刘大姐强烈要求我们到她家吃。”孙同喜说。在得到刘大姐的邀请后,孙同喜和崔志扬本打算不麻烦刘大姐一家,但看到刘大姐非常热情,他们就没有推辞。
此时,在刘大姐屋里的餐桌上已摆上了糖果、花生,厨房里也飘出阵阵的菜香。“是菏泽指挥部的同志吧,欢迎欢迎,感谢你们对我们四川的支持,请稍等一下,饭马上就好。”一位中年男子很客气地对他们说。刘大姐忙介绍说,这是她丈夫,刚打工回来。同时,儿子也从西安赶回来了,今天就与孙同喜和崔志扬一起过个团圆年。
“在吃饭时,刘大姐的丈夫王大哥向我们介绍了他家的情况。原来,地震前他们在江油市开了个茶馆,生意很红火,日子过得也比较殷实。汶川地震时,他们的房屋受损特别严重,生意也没了,而在北川中学读书的16岁的女儿也失踪,直到如今都没有音讯。为了生计,也为了给政府减少负担,2008年6月份,他就跟着别人外出打工。幸运的是,儿子已经大学毕业,现正在郑州一家公司实习。”崔志扬说。
吃饭时,刘大姐一家频频往孙同喜和崔志扬碗里夹菜。“为了让我们吃好,他们又专门买来了热腾腾的馒头。望着这个和睦但残缺的一家人,闻着香甜的馒头,一瞬间,我的眼里热辣辣的,馒头咬在嘴里,却怎么也咽不下去......”孙同喜说,他当时特别激动。
“多么朴实的灾区人民啊,你们遭受了如此大的劫难,本该由我们来照顾和抚慰你们,你们却怀着一种感恩的心处处体贴我们,怎能不让我们感动!是啊,正是感动于他们的不放弃,我们才绝不抛弃;也正是感恩于我们的不抛弃,他们才永不放弃。从坐在电视前流泪到真正和他们面对,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尽管我们的付出对他们来讲是微乎其微的,但我们来了,在伸出双手的时候,也在传递一种爱,这种爱,至少可以驱散他们心头的阴霾......”当天晚上,孙同喜在自己的援川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动。
聆听一首歌 流下感动泪
除夕就要到了,孙同喜和崔志扬开始张罗着晚上的活动,他们到集市上买了鞭炮、火锅底料和蔬菜,准备了简单除夕年夜饭。
他们两个人边看着电视,边忙碌着清洗蔬菜,电视里忽然传出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
“温馨的画面和动人的旋律,不由使我想起了家中年迈的父母和4岁的女儿。顿时,心里感慨万千......”孙同喜说。他告诉记者,从去年5月份第一次入川至今,已有7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他虽然回了几次家,但每次都很短暂。在举国团圆的除夕,自己也远离家乡。再过4天就是女儿5岁的生日了,承诺给她的蛋糕又要食言了......说到感伤处,记者能通过电话隐约听到孙同喜的哽咽声。
“当时志扬也从桌上拿了张纸巾转过头去擦拭着眼睛,我知道,他的父母也已年近八十,女儿不足十岁,而且妻子的身体一直不好,从2008年5月底到现在,他在家呆的时间也不足两个月。我赶紧拿起遥控器切换了频道说,‘咱们的这点付出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的灾区同胞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孙同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