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故事
王殿峰展示其将要出版的诗歌集
鄄城县董口镇王楼村有这样一位农民——因为偷偷去参加诗歌笔会,他被老板扫地出门;因为整天热衷于写诗,妻子被气得多次自杀;因为一直怀揣着“诗人梦想”,他白天走街串巷收破烂,晚上坚持写作。他的名字叫王殿峰。
王殿峰说:“现在我准备买一台摄像机,去拍摄农村的新变化,给我创作诗歌寻找灵感!”
一个农民的“诗人梦想”
昨日,记者在市广福大街北段附近一处出租房见到王殿峰时,他正接受一家电视台的采访。房间摆设非常简陋,最显眼的就是书和贴满墙的诗歌草稿。
今年46岁的王殿峰,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82年,他参加高考失利,从此迈入社会,但并没有放弃对文化的渴求。他一边务农,一边挤时间读书写作。结婚后,他依然沉醉在诗歌创作中,甚至顾不上家里的大事小事。妻子一怒之下把他的书和许多手稿付之一炬,痛心不已的王殿峰决心离开这个家,到首都北京闯荡一番。他盼望在北京能得到文学界名家的指点。
在北京,王殿峰又找到了创作的激情。工作之余,他坚持读书、写诗。有一次,他得到一个参加《中国作家》杂志社笔会的良机,遂邀请同样热爱文学的同事杨国军一起去听课。后来,此事被老板知晓,两人都被单位开除。
从北京归来猴,王殿峰和朋友在菏泽市区开了一家小饭店。不料,由于经营不善,饭店一年亏损上万元。背着沉重的债务,王殿峰感到无颜回家,整天在郓城街头流浪,靠捡破烂卖钱维持生计。此时,他依然没有丢下手中的钢笔,经常望着美丽而寂静的夜空写下一行行诗歌。
2002年,他再次来到菏泽,在继续捡破烂的同时,拜访了不少菏泽文学名家,写作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七年来,他的作品先后在《菏泽日报》《牡丹晚报》等报刊发表。
如今,王殿峰每天一大早便骑上他的旧自行车,走街串巷捡破烂、收破烂,晚上则将收来的旧书、报纸等有用的资料保存起来,以便研读。当记者问起他今后的打算时,王殿峰说:“我现在还没有攒够买摄像机的钱,如果攒够了,我会买一台摄像机,去拍摄农村的新变化,去记录时代的变迁,为自己的诗歌创作寻找灵感。”
、
文/图 郭卫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