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凌燕
菏泽,这片被牡丹深情眷顾的土地,在春天,每一寸空气里都弥漫着牡丹的馥郁芬芳。牡丹是菏泽的名片,牡丹早已融入菏泽人的血液,成为菏泽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儿子像一只长大的鸟儿,飞向远方城市扎根生活。于是距离拉开了我们的空间,牵挂与思念却如丝线般越拉越长。我该怎样让儿子感受到如影随形的母爱呢?这份爱还要带着家乡的味道。于是,我决定绣几幅牡丹,把家乡的风情、母亲的爱,一针一线地绣进画布,绣出充满爱的时光。
从绣布的细腻、绣线的丝滑、画面的色彩搭配及立体感,我精挑细选,最终确定三幅牡丹图,一幅飞燕红妆红牡丹,一幅粉面桃花粉牡丹,一幅乌龙捧盛紫牡丹。
那红牡丹似身着红衣的下凡仙女,红得纯粹,红得浓烈,娇艳欲滴的花瓣层层叠叠,仿佛将世间所有的热情都凝聚于一身。粉牡丹宛如少女羞涩的面庞,那淡淡的粉,恰似天边的一抹云霞,轻柔而浪漫,透着清新甜美的气息,让人温柔与宁静。紫牡丹宛如身着锦袍的贵族,高贵典雅,蕴含着无尽的神秘。那浓郁的紫仿佛是岁月沉淀的色彩,承载着牡丹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散发着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气质。
我选择这三种色彩的牡丹,红的热烈,粉的娇嫩,紫的厚重,其中也蕴含着代代相传的一种接力、一种传承。
于是,带着满心的期待开启了我的十字绣之旅。对于绣十字绣我并不陌生,十几年前就绣过多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我视力和颈椎都开始老化,刚开始,穿针引线就成了一大难题。那细细的针孔,仿佛故意与我作对,我一次次地尝试,线头却总是在针孔周围徘徊,难以穿入。刚刚绣过两根绣线,脖子就开始隐隐作痛,心中不禁打起了退堂鼓。然而,母爱的力量加上对家乡牡丹的热爱,终究让我舍不得放弃。
接下来的绣制过程里,我专注于每一个动作,针来线往,感受着彩线在绣布间穿梭的韵律。绣布上单调的色彩渐次丰盈,花瓣的轮廓、叶片的脉络,在我的指尖下慢慢立体起来。
穿针引线间,时光仿佛也慢了下来。那些在忙碌生活中被忽略的温情,在这小小的十字绣中被重新唤醒。
想起儿子小时候,我带儿子和母亲去牡丹园游玩,儿子像只欢快的小鹿,蹦蹦跳跳穿梭在花丛间,笑声清脆响亮。当想起身后年迈的姥姥时,他就会慢下脚步牵起姥姥的手,我赶紧拿起相机去拍下这温馨的一幕。那一刻,牡丹是我们生活中的温暖底色,是一家人共享天伦的美好背景。母亲说:“这牡丹啊,就像我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绣制牡丹的过程真的不轻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脖子和肩膀酸痛不已。而且花瓣的层次需要极为细腻的针法,以及分毫不差的绣线搭配,才能展现出牡丹的立体和雍容华贵。有时候绣错一针,就必须拆掉重新绣制。但看到绣品一点点成型,心中充满无比的成就感。牡丹是国花,是富贵的象征,是菏泽的骄傲,这几幅看似普普通通的牡丹绣品,却是我对儿子沉甸甸的爱,是我想要传递给他的不能忘记的家乡情怀。
当三幅牡丹绣品终于完成时,我如释重负。看着那栩栩如生的花朵,仿佛看到了春日里牡丹开放的盛景。我选了一家口碑不错的装裱店将它们装裱起来,带着满心的期待,将这份特殊的礼物寄给了远方的儿子。
后来,儿子打来电话,声音里满是感动。他说,当他把这几幅绣进了爱的牡丹挂在小家的墙上时,整个屋子都有了灵魂,而且充满了故乡和母爱的味道。电话这头,我抚摸着剩下的绣线,仿佛又闻到了菏泽四月的牡丹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