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第A06版:悦读汇

沉默的境界

□星闪儿

去书店买书,遇到一位母亲询问店员:“有没有教人如何说话的书?我想给儿子买一本。比如家里来了客人,怎样和客人交流会讨客人喜欢。”店员意会:“交际与口才之类的书是有的。”这位母亲大喜,仿佛找到了救世主,似乎儿子熟读这样的书,就能人见人爱,再也不会拙嘴笨舌。书本上的处世之道并不是万能的,一个人的性格对其言行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讲,学会倾听而不多言也是一种好习惯。

梁实秋在《沉默》一文中写道:一次,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来看他,嘴边绽出微笑,他知道那就是“相见礼”。他有意要考验朋友的定力,看对方能沉默多久,于是梁实秋也守口如瓶。二人默对,不交一语,壁上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特别响。梁实秋忍耐不住,献上一杯茶,朋友便一口一口地呷着,左右顾盼,伴态潇洒。等到茶尽三碗,主人并未欠伸,客人兴起告辞,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

能和梁实秋做朋友的人,学识不会比他差得太多,而梁实秋是知道此人寡言的,不然也不会试探他的定力。估计平日里此人习惯倾听他说话,从不多言,不多言也就没有驳论,自然也就无不愉快发生。倘若让此人去读如何与人沟通的书籍,恐怕效果不佳。

沉默是一种境界,而非无知。朋友之间,交流固然有其乐趣,但多半人还是喜欢倾诉,如果有人能真心倾听,懂得欣赏,那也是交友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