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曰:俺家里,打大墙,大爷叔叔都来忙;大爷扶的是小板,叔叔使的大板长;大墙拍它三百板,山摇地动墙不散;大墙打它二尺厚,雨淋仨月墙不透;屋墙打它一丈高,冬暖夏凉心不焦。黄河之水滚滚来,哎哟哟,俺家的大墙倒下来。
过去,庄稼人建房买不起青砖条石,农村的房屋大都是用土坯或黄泥筑就,远远看去黄烘烘一片,显得土气而简陋。
用黄泥筑墙也有它的优势,一是原料好取,山脚下到处都是黄泥,含铁质多黏合性好,最适合筑墙。二是省钱,泥土不用花钱,筑墙的师傅也是喊来帮忙的邻居或亲戚,顶多管上一顿饭,喝上一壶酒,也用不着多大花费,三是冬暖夏凉,泥墙有半米多厚,多毒的太阳也晒不热,再冷的寒风也吹不透。
筑墙的工序也不复杂,先闷土,用水把土泼湿掺匀了,经过锨翻脚踩,待用手一抓成团,一摔就碎,便是好的湿土。然后把土扔到墙体上,墙体上有师傅把泥拢成型,用手拿的小型木板略拍几下,然后由掌大板的小伙子用大木板拍打,同时用脚踩墙,直到把墙上的湿土又拍又踩的变成了熟泥,方才停止。然后,便由掌铲的师傅用快铲把墙体铲平,把墙角铲直,然后让墙凉硬变干了,便可上樑、架檩、封顶、泥顶,房子便盖成了。
这种土墙也有它的缺点,怕潮怕雨,一旦房瓦坏掉一块,或房檐设计不好,雨水滴到墙上,就会出现一道深深的凹槽,甚至会有房屋坍塌的危险。
现在,农村也都盖起了排排小洋楼,黄土筑墙已逐渐成为村上的古董了。
文/丁明烨 画/王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