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9日
第A6版:人文菏泽

曹州府署与循良太守

曹州府署大院与循良太守范希正雕像

邓文献

曹州古城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奠基仪式已启动,规划设计“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方案已推出,其中包含着一批明清古建筑的复建,以着力打造曹州历史文化名城。筹备者蓄势待发,市民期待复兴。这也给“老菏泽”人带来诸多议题,其中自然少不了“曹州府署”。

“曹州府署”,人们习惯称之为“曹州府衙”。因它早已毁于清末民初,多数人只知道原址于今菏泽一中(老院)所在地,对府署的构建相貌,现无人目睹,知之甚少。据史料记载,当时国家多难,朝政混乱,官府瘫痪,菏泽兵匪成患,衙门频遭破坏。于民国二年(1913年),府署裁撤,“公立中学堂”移置府署设校。后省府立案,成立“山东省立第六中学”(菏泽一中前身)定为校址,署房逐渐改建为校舍,唯钟、鼓楼解放前夕尚存。虽然“曹州府署”现已无迹象,但它毕竟存在了四百余年,见证着曹州盛世的历史,承载着厚重的曹州文化,有待我们去研究探讨和开发利用。

据《曹州府志》记载,曹州府署系原州治。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知州范希正创建。正德间(1505年-1521年),知州吴瓒重修。万历间(1573年-1620年),知州许恩增修,东西书吏房各九间,粮科房二间,土地祠三间,马科房二间,狱房三十间。左右丹墀,东西皂隶房各一座,仪门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大门三间,大门内,东寅宾馆三间。大门外,东西钟鼓楼各一座。大堂后,二堂三间。清顺治间(1643年-1661年),知州夏时荣重建大堂五间,东有马快房,西有步快房。知州毋配坤于宅门内,建三堂五间,东西厢房六间。三堂后,堂房五间,东西厢房六间。后楼三间,东西厢房六间。康熙初(1662年),知州吕鼎建东客庭,前后各三间。知州佟企圣于上房东,建正房二座,各三间。东庭左建“兰室”三间,前建茅亭一座,额曰“郤尘园”。东书房三间。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知州杨文乾增修,后楼五间,大堂两旁,东西堂房各三间。乾隆元年(1735年),知府吴谦志于大门外,建东西坊,东曰“兖豫保障”;西曰“齐鲁屏藩”。照壁、甬道一新。六年(1740年),知府姚兴滇于二堂西,修官厅三间。十四年(1748年),知州刘慥于大堂前,修牌坊一座,题曰“曹南名郡”。改东客庭为“二思堂”。二十年(1754年),知府周尚质改“兰室”为“双柏斋”。二堂后,又增建南房四间,重建三堂。重修大门、仪门、钟鼓楼,钟楼额曰“治本黄钟”,鼓楼额曰“化期土鼓”。由以上史料,不难勾勒出府署的概貌,足看岀它在当时古城中的威严和规模。

道罢府署,再言太守,翻阅一些史料,首推知府范希正,诸多记载,都盛赞他为曹州名宦、贤令,众称“循良太守”。范希正,字以贞,江苏苏州吴县人。他在曹首任知州,连任两届,先后治曹二十三年,励精图治,清正廉明,体恤百姓,重教兴学,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是菏泽唯一入传《明史》的地方官吏。后来辞官养老,在曹州安家入籍,死后归葬,曹州百姓曾于文庙内勒碑留颂,专祠奉祀。今日市政府在青年湖公园东北处,也为他塑像纪念,寄望精神永驻人心。

当时有客籍文人袁旻,曾写诗赞颂范希正:“治教休明洽四方,曹南太守独循良;增多户口开州域,高广宫墙立郡庠;秩秩逗笾崇祀享,英英贤俊发科场;文翁学校兴西蜀,今昔相仍汗简香。”

2020-04-29 邓文献 1 1 菏泽日报 content_11882.html 1 曹州府署与循良太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