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4日
第A3版:理论与实践

积极推进疫情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 仝永华

近期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疫抗疫凸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了中国之治的独特魅力,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短板和问题。认真总结防疫抗疫经验,查找存在的短板和漏洞,推进创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对于国家和地方提高治理效能、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党的领导方式创新。党执政的根基在基层,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心和难点同样在基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必须要“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面对汹涌而来的严峻疫情,菏泽市各级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主心骨,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中打头阵、当先锋,党组织设在防控第一线,成立党员先锋队、先锋岗,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情怀与担当,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实践证明,要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必须不断强化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统领作用,探索完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等,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着力创新推行基层党组织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村)“大党委制”,有机联结辖区内单位、行业及新兴领域党组织,构建覆盖基层治理各领域的组织网络,尝试 “党建+社区社会组织”“党建+社区居委会”等方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多元参与”,推进基层治理群防共享模式创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面对疫情,人民群众主动参与、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楼长、业主委员会、协会团体负责人、村(社区)的老族长、乡贤名流、厂长经理等多方力量 “齐上阵”,贡献人力财力也贡献智慧,构筑起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防疫抗疫启示我们,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总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参与方式创新,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有效治理方式。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社会协商、民主听证等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为主要目的的民主治理实践,以村务公开、居务公开、民主评议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以政府治理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调节良性互动社会共治模式,深化领导干部包联基层单元制度,探索党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方式,让基层社会治理共治共享。

坚持“数据思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科技支撑手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在防疫抗疫重大斗争中,广大科技战线和卫生领域的工作者展示了优良作风和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来看,社区治理同样离不开现代科技力量的支撑。面对疫情,各县区乡镇,不少地方原本就建立的社区、小区、楼栋、村、家族微信群,使得信息迅速传递,下情上传、上情下达,为防控疫情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治理平台,有效地规避了人与人面对面接触的风险,成了基层社区疫情防控中的重要力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让村社区居民第一时间掌握各类服务信息,实现民意与社区发展融合的“面对面”“键对键”“零距离”,提高处理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事务的能力。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委党校)

2020-04-24 仝永华 1 1 菏泽日报 content_11204.html 1 积极推进疫情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