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更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本报讯 (记者
常慕城)眼下正是“三夏”大忙时节,牡丹区高庄镇天庙村的农民群众却显得格外清闲。该村98户农民与兴业农机合作社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1200亩。合作社采用统一供种、机收、播种,不仅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且实现了粮食的增产增收。据农业专家测产,该村小麦亩产均在1260斤,比传统耕作亩均增产105斤。
随着农机数量的增长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市10000余名农机手加入农机合作社,成为“职业农民”。通过推行“订单作业”和“一条龙”服务模式,提前与周围村庄、农户签订订单作业合同,及时为订单农户小麦联合机收、玉米机播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等“一条龙”作业,既加快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步伐,提高了全市机械化作业水平,又加快了作业进度,促进了全市农机化生产。
目前,我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合作社571个,农机合作社成员总数达10000余户,拥有大型机械9987台,配套机具2.5万台套。农机合作社积极参与土地托管、土地流转,达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的目的,实现规模化作业效益。目前全市土地托管2.7万亩,土地流转面积达15.5万亩。农机合作社通过提前考察作业市场,签订作业协议,夏秋两季将完成跨区作业1720万亩。据测算,合作社成员全年单机收入近4万元,加上种植收入,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农业种植。
市农机局局长陈登云告诉记者:“‘职业农民’的发展壮大,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而且促进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张品)
更多新闻,请看中国菏泽网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
发送DZHZSJB到10658666,订阅菏泽手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