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农村放牛娃到部队摩托车手,从骑“大金鹿”到乘坐小轿车,从自己步行抓小偷到现在网上追捕,在公安战线上工作了几十年的任士增,是共和国同龄人。采访中,他感叹道:“过去办案是‘小米加步枪’,现在是‘信息化追逃’破大案。”
任士增:老公安谈巨变
为省口粮 参军入伍
出生于1949年1月的任士增,老家在鄄城县什集乡东沙窝村。在他的记忆中,童年时代一直与饥饿相伴。任士增兄弟姐妹七个,在家中排行老三的他和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吃过树叶、棉籽、冻地瓜。从童年到青年,从三年自然灾害到“文革”,在他的记忆深处,兄弟姐妹几个人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当时他们兄弟几个合盖一床被子,经常晚上冻得饿得睡不着觉。那时,他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找到可以下咽的东西填饱肚子。
任士增回忆说,由于兄弟姐妹多,只有父亲一人在外工作,家里生活困难,粮食不够吃,为了给家里节省一点口粮,他上到初中便辍学参了军。他们兄弟五人中,先后有三人参军入伍。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一直到参军走都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裤子、褂子都是补丁摞补丁,好一点的衣服要逢年过节、走亲戚时才穿。在整个童年时代,我没有给家里要过一分钱,更别说买什么零食吃。”
任士增回忆说。
步行“反扒” 抓获三人
1982年转业回到地方后,任士增被分配到鄄城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当时的城关派出所有20多个人,主要工作是维护城区和33个自然村的治安。那个时候,派出所只有几间平房,所里连辆自行车都没有,平时巡逻都是步行。当时任士增的主要工作就是“反扒”,几个人步行围着城区和33个村庄的集市转。
任士增回忆说,有一年,枣寨村一名信贷员身上带了2000元现金,在集市上走时被人偷走。2000元钱在当时确是一个“天文数字”,那个信贷员当时都吓傻了,一个人蹲在地上哭。
任士增了解情况后,立即换上便衣深入集市寻找窃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集市上转了很久,终于发现一男子鬼鬼祟祟专盯别人的口袋。他立即与派出所其他同事取得联系,随后对此人展开包围,一举将此人和另外两名盗贼抓获,信贷员被偷的2000元钱也被追了回来。
“专职司机” “风光”无限 (第一段说是“所里的摩托车”,第二段怎么成了“局里的”?)
1983年,派出所的条件有所改善,所里花6000多元钱购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由于其他民警都不会骑摩托车,在部队就骑摩托车的任士增成了“专职司机”。
“当时县公安局一共有80多人,摩托车就那一辆,局长、政委到菏泽开会都是我开着摩托车去,感觉很威风、很牛气!”说起这件事,任士增一脸的自豪。
记得有一次,一位民警的奶奶从家中走失,一个人竟跑到了单县。单县公安局打来电话说老太太在单县某村,叫他们去人接回来。由于当时交通不便,路又远,局里也没有其它车辆,只得派任士增骑摩托车去接人。他第二天早6时出发,直到晚上8点才把老人接回来。一看公里表竟然跑了300多公里,回来后他感觉两只手都失去了知觉。
任士增说,现在好了,光县公安局就有二十多部车,上哪去办案都很方便。过去是车少路也孬,现在是车多路也好。这几十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通讯设施 发生巨变
说起工作以来通讯设施的变化,任士增非常激动说:“1982年我刚参加工作时,整个城关派出所只有一部电话,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所里才给每个办案人员配备了一部BB机。现在好了,我们一家七口人人均一部手机,家里还有固定电话。”
采访将要结束的时候,任士增告诉记者:“我们家不光通讯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也都有了固定的工作,也都有自己的楼房,家里安着宽带,有时候我也凑到网上冲冲浪,在网上想看什么都有。我和老伴最喜欢在听戏,足不出户还不花钱呢,真是太方便了!”
任士增现在已经内退了四年了,可他仍在公安战线上默默奉献着。提起自己的一生,任士增非常自豪地说:“我在部队就非常热爱枪械,喜欢摸枪,当时在部队转业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干公安,后来还真的如愿以偿了。刚刚转业时,每天带着枪四处巡逻感觉十分神圣,也很自豪。现在内退了,但我每天还在局里值班,感觉自己的一生没有白白度过,很有意义。”
郭卫东
任士增坚持写日记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