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种模式改造“城中村”系列报道之一
都庄:货币补偿 先拆后建
编者按
近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润田在市开发区调研“城中村”改造时指出:“未来的市开发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高地,还应该是民生状况最好、收入最高、环境条件最优的地方,也是群众满意度最高的地方。现在我们就要按照这个标准去建设,把开发区建成全市科学发展的示范区。”赵润田对市开发区“城中村”改造既给予很高评价,又寄予深切期望。记者循着赵润田调研的足迹,采写了这组报道,希望能给即将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地方以启示。
模式解读:在群众对“城中村”改造认识严重缺位、开发难度极大的情况下,首先由政府组织评估、拆迁。在项目启动后,由社区跟进,以村民代表为主组成领导小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负责统一调度、统一建设、统一分配。
都庄村原属于市开发区丹阳办事处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位于华英路以东、永昌路以北、人民路以西,约220多户,920人。人口不多,但村庄占地高达206亩。在周围高大楼群的重重包围之下,低矮破旧的房屋与周边大环境格格不入,不仅严重地妨碍城市窗口的整体形象,而且影响着城市规划的付诸实施。据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东阳介绍,新村建设项目2002年12月筹建,2004年5月16日正式动工,2005年10日16日竣工验收。建设8栋楼、304套房子,户型有大、中、小三种,大套134平方米、中型109平方米、小型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都庄村从旧村拆迁、新村建设,到居民回迁、物业管理等各个环节,社区两委班子始终注重搞好宣传,坚持走群众路线。项目启动后,村民选举产生了由16位代表参加的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宣传发动、拆迁评估、选房分房、质量监督、财务管理、材料采购等工程建设全过程,把每个细节都让置于群众的公开监督之下,始终坚持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坚持先拆迁先选房、带头拆迁给予奖励;旧房实行评估、货币补偿;新房选房时预交中等楼层基本价、最后多退少补。
目前,都庄新村设施配套、功能完善,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房屋美化、环境净化、庭院绿化,供水、供电、排水等各类设施齐全,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观。社区还利用公共积累兴建了老年公寓、文化活动中心等公益设施,配备了健身器材,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使社区居民真正过上了城市生活。
在新村文化活动中心,记者见到了几位正在娱乐的老人。他们介绍说,新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享受50元的生活补贴;水费、物业管理费等全部由集体承担。他们高兴地说:“如今住房宽敞舒适,环境优美,越过越有劲,越活越高兴!”
都庄村在“城中村”改造中,把沿街位置的一层楼房全部建成了门面房,由村里统一管理。这一招,如今让村民得到了好处。36套门面房,已全部对外出租;村里还有建筑公司和装卸公司,办起了工厂和饭店,解决了不少居民就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村里利用集体收入,聘请了保安、保洁、维修、环卫和绿地管理人员,群众免费享受到舒适、安全和周到的高标准物业服务。新村建成后,未发生一起偷抢案件,公共设施完好率达到100%。
王东阳高兴地告诉记者,新村建成后,房屋出租十分红火,每套房子每月都可以租到六七百元,房子多的家庭,光租赁房子每年就可以收入二三万元钱。受益的不仅仅是村民,“城中村”改造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土地。都庄村改造前占地206亩,新村建成后仅用地35亩,一下腾出土地171亩,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土地储备资源。
记者 董显增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