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菏泽网消息 本报“花会热线”开通以来,市民与来菏泽赏牡丹的游客对我市的牡丹产业、旅游秩序提出不少建议。
文艺演出最好安排在晚上
来自江苏丰县的游客吕女士说,今年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开幕式暨大型文艺演出请来了很多明星。但她感觉有个遗憾:如果把文艺演出放在晚上进行,效果一定会更好些。国内多数大型文艺活动一般是在晚上进行,而菏泽的牡丹花会开幕式暨大型文艺演出却是在白天,这使灯光、舞美、焰火的可视性大打折扣。建议明年的文艺演出放在晚上进行。
加大花会宣传力度
家住菏泽金盾花园的李保华,对花会提出几条建议:第一、开幕式可提前举行,这样能让外地游客早知道,早做准备,增加来菏观光的游客量;会期也应适当延长,原定是7天,可延长到10天;开幕式要通过省市内媒体现场直播,扩大宣传影响面,增加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及时了解菏泽牡丹花会的盛况。第二、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改成菏泽国际牡丹节,这样比较上档次,让人从内心里当作一个节日来过,容易形成菏泽市民的节日意识。第三,在牡丹园内或附近地区,摆设本地名优特产,供游客选择。第四、相关部门制定出统一的旅游线路,把各县区的旅游景点特色都展示出来,向游客介绍,任其选取。第五、环境方面,园内的一些摊点要规范化管理,服务要跟上,比如在园内设置包裹、衣服存放点等。
期待花会有会歌
今年52岁的蒋安泰老家是现在的牡丹区万福办事处,在新疆谋生20余年。近日到家乡观赏牡丹,发现菏泽变化很大。他认为,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应该拥有自己的会歌。
自己还创作了《牡丹迎宾曲》,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春风杨柳,鸟儿欢唱,蜂蝶采花笑开放,花乡儿女迎宾来,喜游牡丹城乡花海洋……”他希望专业人士能帮他修改歌词、谱曲。
民俗文化进花会
巨野读者孟女士说:“雷霆大鼓、菏泽面塑、桃源花供、鄄城砖雕、民间织锦……这些都是菏泽的好东西,建议让菏泽的传统民俗走进牡丹花会。”她说,菏泽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形成了以“中国牡丹城”和“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为标志的“一城三乡”特色文化,建议将牡丹发展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
本报读者宇中辉也提出,建议主管部门在牡丹花会期间,组织一些群众文艺活动,让民间秧歌队、腰鼓队等走进牡丹园,既可以让菏泽百姓与外地游客展开良好互动,又利于展示菏泽民俗文化。
开发本地小吃
来自江西南昌的游客王女士说,几年来,她每年都要到菏泽旅游,通过观察她认为,菏泽其实并不缺少旅游要素,只是没有开发利用好。仅拿“吃”来说,菏泽仅小吃就有曹县烧牛肉、菏泽水煎包、单县羊肉汤、曹州耿饼……很受外地游客青睐,希望菏泽开发利用好。
停车收费应规范
菏泽市民赵先生拨打本报花会热线建言,花会期间,一些旅游景点停车收费不规范,有的看车人强行收费。而读者吴先生则反映,4月16日,他到曹州牡丹园东门,存放一辆自行车收费0.5元钱,而第二天收费为1元钱。虽然钱数不多,但反映出那里停车收费不规范。建议有关部门对牡丹园周围的看车行为加以规范,划定区域,制定同一价格标准。
旅游秩序应加强
4月17日上午,来自河南濮阳的游客朱先生和妻子到曹州牡丹园东门,准备买票进园。这时,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走来叫住他们,说两人只要交60元就可以把他们领进牡丹园。朱先生随后询问这名妇女,她说没有门票,可以从曹州牡丹园东南角的树林里领进去。朱先生说,虽然事不大,但反映出牡丹园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堵塞。
设置临时性流动厕所
4月18日上午,家住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的魏女士拨打本报花会热线,就菏泽城区一些旅游景点的厕所提出建议。她说,几个牡丹园内的厕所太少,旅游高峰期游客集中,很多人都是排队上厕所,特别是女厕所,简直是一“厕”难求。她说:“菏泽的旅游旺季集中在三四月份,大规模增建一些标准公厕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行,可借鉴外地经验增加一些成本少、见效快的临时性流动厕所。花会结束,即可拆除。”
为牡丹遮风挡雨
家住牡丹区牡丹办事处的许先生拨打本报花会热线说,去年,牡丹在盛花期时遭遇大雨,国色天香成了“碎琼乱玉”。今年同样的悲剧又出现了,娇艳的牡丹花落了一地,剩下的也都残破不堪,令人心疼。建议有关部门在花会期间制订抵御自然灾害的预案,不要让花农一年的辛苦付出,换来几声无奈的叹息。
姜培军 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