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组织:破解抗旱灌溉难题
巨野县独山镇蒿庄村北邻洙赵新河,由于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导致1500亩小麦受旱。在村两委的组织下,该村成立三个抗旱互助组,由拥有大功率水泵的村民担任组长,将地块分成三大片,对麦田实行集中统一浇灌。三个抗旱互助组自2月3日成立以来,通过连续10天的奋战,已将全村小麦普浇一遍。
旱情持续发展,及时灌溉迫在眉睫。在分散经营体制下,如何为经济困难和缺乏劳动力的家庭解决抗旱难题,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一个共同的课题。通过积极引导、广泛发动,我市成立的抗旱互助组、抗旱合作社、农民协会等,为抗旱保苗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巨野县龙固镇常楼村、北李村等八个村庄,村委会牵头成立农民协会,筹资维修泵站、渠系,每个协会组织30-40名劳力,从2月5日开始用河水浇灌,每亩只收取成本。2月12日四个村庄的小麦已全部浇灌一遍。柳林镇的柳林村葛庆云、袁存升等十余户,蒋海村的蒋红军、蒋金生、李士良等十余户,土地相连成方,有的无劳力,有的无设备,他们自发组成了互助小组,每亩出资16元,利用一机一井,出4-5名劳动力,日夜不停抗旱,2月11日晚小组内的小麦全部浇完。像这样的互助组,田庄、柳林、龙固、麒麟、田桥等乡镇已经发展到200多个。
牡丹区小留镇抗旱合作社由康庄、邢楼等行政村的50多名党员干部发起,活跃在徐河和洙赵新河沿岸。合作社组织配备了20余台(套)浇灌机械,大力开展浇灌机械的维修配套、送水解困活动。对有农机具的农户,积极帮助和指导调试浇灌设备,进行维修服务,并且只收取成本费;对外出打工户、五保户、孤寡老人的高、远、难地块实行二级、三级提水,送水到田间地头,五保户、孤寡老人户、残疾户的麦田浇灌只收取一半费用,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外出打工户的麦田浇灌,只收取成本费。截至2月12日,该镇的抗旱合作社累计为群众维修灌溉设备400余台(套),出动流动灌溉设备300余台次,浇灌小麦面积2万余亩。
郓城县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姻亲或邻居好友,以有机具、劳力的农户为中心自发组成抗旱浇麦互助组,共同应对旱灾。抗旱浇麦互助组每组5户左右,实行人力、机具互补,每天可浇地5-6亩,除浇好自己家的麦苗外,还可以为其他农户提供有偿服务,每小时收费10元,除去机油、柴油及人工费,每天可收入50元左右,一举多得。现在郓城县已组织抗旱互助组600多个,日浇麦3000多亩,已浇地45000亩。
单县园艺办事处的霍快中则是长期为群众提供抗旱除涝服务的热心人。他拥有12马力拖拉机、1台6寸泵、1000多米输水管等排灌设备,20多年从事抗旱、排涝业务。对经济困难家庭,每亩地仅收10元左右,还主动组织疏通沟渠,赢得了群众称赞。自今年正月初二以来,他已为村民浇灌耕地400多亩。
各种形式的抗旱合作组织,实现了劳动力、抗旱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重复劳动,节约了抗旱资金,提高了灌溉效率、方便了群众生产,成为抗旱工作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记者 常慕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