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旧观念 追求新时尚
——农村过年见闻
在农村过年大多有这样的习俗:初一一大早,大人携带孩子挨家挨户到长辈那儿磕头拜年。而如今,农村拜年方式逐渐改变;邻里之间的关系日益融洽;讨论的话题也是关于未来的打算。
拜年方式渐文明
“如今过年拜年省事多了,年轻人个个都有手机,有的还给父母买了手机,打工在外回不来,打个电话就拜年了!”今年春节回老家,说起过年拜年的事,村里的一群年轻人抢着拿出手机向记者炫耀。在记者的印象中,即便再不拘礼节的人,到了春节这一天,也穿戴整齐,挨家挨户去给族里的长辈人磕头。
“姑姑,现在都不兴磕头拜年了,你还要我给你磕头,思想落后了呀。”言语之中,透露出小侄女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一位堂哥说:“如今,老家过春节拜年已不再是过去的老俗套了,大年初一除向族里的老年人问声安外,不再满庄子乱串拜年了。年轻人向朋友、亲戚拜年,大多用手机互相问候,就是走亲戚也不像过去家家都走,他们算计着日子出去打工挣钱呢!”
邻里心意表祝福
腊月二十九,记者随家人一起回到牡丹区何楼办事处刘城社区的老家过年,邻里之间浓浓的亲情令人感动。蒸馒头时,村里上年龄的人蒸了很多小燕子、小兔子模样的馒头。等到大年三十,刚吃过中午饭,婆婆早早把准备好的瓜子、糖果摆在桌子上。不一会隔壁的邻居大嫂提着东西来到我家。而婆婆则把她蒸好的“小兔子”、买好的鞭炮塞到了邻居大嫂的篮子里。婆婆说,以前农村条件不好,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白面馍,过年专门给孩子吃个白面馍,蒸个花样,虽然现在白面馍普及了,但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现在每到过年给男孩送个“兔羔”、给女孩送个“燕妮”,为的是过年图个吉利、看个新鲜。“每年春节,我都会准备好零钱,买好头花和鞭炮,发给邻家孩子们。东西不在多少,关键是邻里之间这份情意。”婆婆说。
热门话题是打工
“今年你打工挣了多少钱?”“现在外出务工哪项技术最热门?”春节期间,在农村老家听到村里年轻人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此了。
在过去每到春节,村里的年轻人不是相邀喝酒,就是聚在一起赌博,谈论的话题五花八门。现如今,却看不到昔日的不良风气,听到的是年轻人们见面时议论的热门话题:“今年你挣了多少钱?”“哪里工资最高?”该村退伍军人刘涛,在部队自学了企业管理,退伍后,他到北京市一家私营企业打工,仅3年时间,就被提升为这家私营企业的总经理助理。说起外出务工,刘涛感慨地对记者说,以前在农村,没有文化挣不到钱。现在到城市打工,没有技术更是挣不到钱。
村民陈爱坤告诉记者,村里的年轻人吃罢大年初一的饺子,结伴赶到县城报名参加务工技术培训。他的女儿初中毕业后到南方打工,因没有专业技术,出了苦力却挣不到高工资。这不,刚过大年初三,女儿和村里的同伴就来到定陶县县城,在一家职业学校学习电脑操作技术。
这过年风俗的点点滴滴的改变,不正折射出新时代新农村发生的大变化吗?
记者 晁会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