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艳粉
在菏泽市中医医院中华东路分院的名医堂里,有一位名为刘超的青年中医,37岁却已在中医领域深耕13年,医术精湛、心怀仁爱,深受社会赞誉和患者信赖。每逢他坐诊时,患者们便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只为在他这里寻得一份安心与康复的希望。
门诊成为患者信赖的“健康港湾”
9月4日上午9时许,记者踏入菏泽市中医医院中华东路分院二楼的名医堂。刘超的诊室外,前来就医的患者们秩序井然,自觉排成长队,安静、耐心地等待着看诊。诊室内,刘超身着白大褂,面带微笑,正专注地为患者诊断病情。“最近感觉怎么样?”他轻声问道。一位患者赶忙回应:“吃了一周的中药,感觉身上有劲了,疼痛的感觉也轻了很多。”
当天前来就诊的周女士,一大早便从济宁兖州坐火车匆匆赶来菏泽就医。原来,今年37岁的周女士,长期被怕冷、出虚汗的毛病困扰,此次前来就诊时,更是头疼欲裂、面部神经疼得厉害,还伴有流鼻涕、眼睛痒得睁不开等症状,严重时只能躺在床上,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朋友介绍说刘超医生医术高明,就专门从济宁兖州赶来找他。没想到吃了7服中药,身体就明显感觉好转了。”周女士兴奋地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像周女士这样慕名从外地和周边县区前来就诊的患者不在少数。尽管刘超年仅37岁,但凭借着患者多年的口口相传,他早已声名远扬,成为患者心中的“健康守护神”。他的诊室总是门庭若市,那一张张充满期待的面孔,是对他医术的信任,也是对他仁心的认可。
痴迷中医志如磐,多年逐梦破难关
刘超是如何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的呢?这还得从他的初中时代说起。那时的刘超,对生物这门课程充满浓厚的兴趣,心中怀揣着一个成为生物学家的梦想。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惊喜地发现,很多植物竟然都是具有神奇疗效的中草药,能够治病救人。从此,他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到周末,都会迫不及待地跑到书店,阅读《本草纲目》等中医药书籍,沉浸在中医药的神秘世界里,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医学殿堂的大门。
“高中时,我就开始自学中医经典著作,那些古老的医书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刘超回忆道。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医专业,并且坚决不服从专业调剂,一心只想在中医的道路上深耕细作,这份对中医的执着与热爱,在当时就已初见端倪。
踏入大学校园的刘超如鱼得水,学习上勤奋且专注。他回忆道:“大学时,我凭借努力获得了老师的认可,得以跟随省内外诸多名老中医学习,汲取他们珍贵的经验,这让我在从医之路上少走了不少弯路。”大学尚未毕业,刘超就凭借所学,成功治愈了一位叔叔久治不愈的牛皮癣,自此声名渐起,毕业后坐诊时,患者总是络绎不绝。
刘超尤为注重在实践中勤勉钻研,以提升自己的中医诊治水平。他感慨道:“不少中医理论抽象又枯燥,唯有在实践中用心理解、深刻体悟,才能真正领悟其精髓。”为此,他常常查阅海量资料,四处寻访名医求教。凭借这股钻研精神,他逐渐将中医的整体观与辨证施治这两大“法宝”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到日常诊疗之中。
四诊穿透病痛迷雾 方药点亮康复灯塔
“我看病,从患者迈进诊室那一刻就开始了。”刘超说。对于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他都会仔细地进行望、闻、问、切(四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是收集信息的过程,也是去伪存真、辨证施治的过程。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开出最适合他们的中药方。”每一个中药方的开出,都凝聚着刘超细致入微的分析判断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说起刘超的医术,曹县磐石街道的张女士赞不绝口。“医生救了我们全家!”张女士难掩激动。这位被胆囊结石折磨几个月、因儿子遗传性哮喘奔波五年的母亲,在青年中医刘超的诊疗下,创造了“母子同愈”的医学佳话。
2023年11月,张女士突发右上腹绞痛,CT查出1.5cm胆囊结石,多家医院建议立即手术,但她因要照顾患哮喘的小儿子无法尽快入院,便想起刘超医生。刘超看诊后开排石方,让张女士先试试中药溶石。服药第7天疼痛缓解,第28天复查结石竟完全消失,主治医生都惊叹中药排石效率罕见。
更让张女士惊喜的是,她患遗传性哮喘、4岁起病情加重、常输液吃药的小儿子,在服用刘超医生开的中药后,症状渐轻,坚持多个疗程后竟痊愈了。张女士送上锦旗,还让儿子磕头致谢,刘超连忙扶起说:“医者本分就是让患者挺直腰杆生活。”
自刘超正式坐诊以来,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耐心细致,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仁爱之心,为患者驱散病痛的阴霾,带来健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