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8日
第A6版:人文菏泽

丝麻棉毛堆锦绣

——访省级非遗项目曹州堆绣传承人刘宪堂

刘宪堂正在聚精会神创作

刘宪堂教学生裁剪素材

入选非遗作品展示

起源于唐宋的曹州堆绣色彩绚丽、质感饱满、做工考究,具有很强的鉴赏性、工艺性。它盛行于明清,在定陶流传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古今重大节日时使用的重要陈设品之一,具有浓郁的鲁西南风格,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均有流传。

4月7日,记者在定陶区文化中心非遗展厅内采访了省级非遗项目堆绣第七代传承人刘宪堂。只见在他的手里,一些丝麻棉毛材料经过剪、贴、裹、堆、染等工序处理,很快便堆成一幅栩栩如生的手工艺品。

据刘宪堂介绍,曹州堆绣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学术价值,从普通的堆绣作品,到结构复杂的牡丹、花鸟等生活气息浓郁的作品,无不体现着布艺高超精绝的手工艺术。它分为高堆和平堆,主要以佛像、神话人物、仕女、花鸟等为表现对象,高堆画面层次分明更有立体感。经过多年的传承,仍保持了传统堆绫贴补的规范,保留着绘画、浮雕、抽丝、贴线等多种技法,其作品以其独特的技艺、精细的做工和颇具民族特色的图案而著称。

刘宪堂说,曹州堆绣特点鲜明,它源于鲁西南民间文化,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名门望族之家重要的女工之一,也是鲁西南一带民间工艺独有的绣楼文化,在其自身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类别,由最初家族女儿之间的“赛花活”演变为皇家垂爱的高级工艺。曹州堆绣传承严谨,工艺水平高,活情趣浓,表现题材形象鲜明,更彰显其华丽和高贵,是民间吉祥文化的代表作。它体现着鲁西南一带女性长期在闺阁练就的含蓄、端庄以及在爱情表达上的委婉、隐晦的形式,是研究当地民风民俗的最好佐证,被人们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有着招福纳祥的作用,含意深远。它的产生发展、兴盛衰微,脉络清晰,相关资料丰富,是研究堆绣艺术的活体标本。

目前,刘宪堂联合山大附中定陶校区开设了非遗课程,还收了很多学生学习堆绣。刘宪堂说,前段时间市委书记张新文在文化馆调研时,向他提了不少要求和建议,使他大受启发,对以后的传承发展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在做好技艺传承的同时,他会不断创新表现形式和载体,争取实现产业化发展。 文/图 记者 时苏建 李保珠

2020-04-08 时苏建 李保珠 ——访省级非遗项目曹州堆绣传承人刘宪堂 1 1 菏泽日报 content_9891.html 1 丝麻棉毛堆锦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