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7日
第A1版:菏泽日报

为基层减负,怎样减到点子上

□ 何 平

基层减负减什么?怎么才能减出成效,减到实处?对于这个问题,无疑深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困扰的一线基层干部最有发言权。

最近,笔者在赴基层采访时,有意对基层的负担进行了调查。虽然,不同的基层干部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他们的回答还是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比如,无故占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会议过多过长、上级调研层层陪同、材料“稿来稿去”、数据“张口就要”、发言“穿鞋戴帽”等等不一而足。

减负,就基层干部个体而言,他们并不在乎宏大叙事,也不看重“纸面福利”,他们更为关心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减负“获得感”。而减负“获得感”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要切实解决好基层干部急难愁盼的“烦心事”。

“烦心事”可能很小,但是和基层干部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只要减负工作解决好了基层干部关心的“小事”,他们就能直接从中获益,真正将减负减到他们的心坎上。

当一个基层干部写汇报材料不用再挖空心思堆砌辞藻,而是用质朴的语言写“短实新”的文章时,他能够从枯燥的“爬格子”中感到一丝轻松;当“局长办公室的灯亮着,科长的灯就不敢关,科员也得干等着”的怪现象不再发生时,基层干部就能早点回家吃饭,多陪陪家人和孩子……

这些事儿虽小,场景却很具体。减负就要戳中基层干部的痛点,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提出对策。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经常与基层干部面对面地谈心,听一听他们“吐槽”身边的形式主义,问一问他们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在读懂了基层干部的苦累之后,减负的措施才能切中要害精准落地,才能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源头治理。

2020-04-27 何 平 1 1 菏泽日报 content_11289.html 1 为基层减负,怎样减到点子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