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0日
第A5版:文学副刊

我家的第一辆自行车

□ 李振君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大约八九岁的样子,一天晚饭前,父亲说了一件让全家高兴的事,“你姑父来信,说在开封给咱家买了一辆九成新的永久牌自行车,让我们到兰考火车货运站去取,暑假期间会有邮寄单寄至杨湖学校。”

这件事对于一个鲁西南农村教师家庭来说,无疑是大好消息。那辆车,是姑父的同事卖的,姑父先垫付给他150元,而父亲当时月工资仅40余元,想着很是让人心疼。最后父母权衡再三,决定由父亲带着我们兄弟两人坐长途公共汽车去兰考取车,也顺便回老家看看亲戚。

父亲当时在鲁西南最偏远的原菏泽县大黄集公社杨湖学校执教。暑假的一天,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招呼兄长和我起了床,匆匆吃过早饭,就带着几天换洗的衣服上路了。

黄集距兰考几十公里,对于那个年代来说已是很遥远了。从杨湖学校到黄集公社这段路,因都是土路,路况又差,需两条腿来“丈量”。我们刚到路边固定站牌,远远地望见一辆绿色车头、颠簸起伏的汽车扬着尘土驶了过来。这才依稀看清标识,这种车,车头与厢体分离,车头是解放牌,中间是车轴转体,后边是厢体,售票员和旅客在厢体,有旅客上下车,需用力敲打车头后窗户玻璃,司机根据这敲打声来决定“起步或停车”。 一路上尽管匆忙辛苦,但掩饰不住内心的快乐。

兰考火车货运站,多年后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只有一排大仓库。取完车,我们来到姨姥家,她家在兰考县孟寨公社唐寨村。临近傍晚,我们到达这里,在这住了好几天。

有一天,父亲和姨姥一家寒暄了好大一阵子,我知道这是要走了。从兰考县孟寨公社唐寨村算起,到现在的河南与山东两省交界处的东明县马头镇,相距有30公里左右。而从东明县马头公社再回到菏泽县大黄集杨湖学校,就完成了跨省“自行车”交接的全部行程。

兰考至菏泽这条公路,父亲特别熟悉,哪个村毗邻哪个村,他都了如指掌。上世纪五十年代求学时,是他凭两只脚走出来的;六十年代参加工作后,回家探亲,便能自由地骑着自行车回家了;改革开放后,九十年代摩托车风靡一时,生活节奏慢慢加快了,再回老家,我就骑着摩托车带着父亲走亲、串门;近些年,大家都有了私家车。农村生活发展变化也很大,国家整治土地,建设新农村,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崭新楼房正在刷新农村的原始面貌,父亲每次回老家时都感慨颇多。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嘹亮号角,菏泽的发展也迈上了快车道,定陶区孟海建设中的牡丹机场今年底完成试飞,鲁南高铁将于明年底正式通车。菏泽至兰考这条路,是父亲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标志。

父亲的一生经历了多种交通工具的变迁,也因此让父亲开启了自己一生兢兢业业的执教生涯。几十年春夏秋冬,几十年风霜雪雨,几十年跌宕起伏,几十年波澜壮阔,唯一不变的是初心:三尺讲台展现他的才华,培育的学生桃李满天,群星闪烁。他常说:“是共产党培养了我,让我成为人民教师,我一生感谢党。我也在分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趁有生之年,乘上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多看看河南老家的变化。”父亲就像一支蜡烛,流下的是“汗水”,闪耀的是光明,照亮的是前程。

自行车的慢时代已经过去,时至今日,我仍忘不了我家的第一辆自行车!

2020-04-10 李振君 1 1 菏泽日报 content_10014.html 1 我家的第一辆自行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