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报业全媒体消息 (记者 卫东 孔涛) 4月22日,“绿洲杯”第三届黄河故道林海湿地徒步穿越活动,在享誉中外的“天然氧吧”河南民权申甘林带举行。苏、鲁、豫、皖四省十余家媒体的记者在参加了“穿越活动”开幕仪式后,又先后参观采访了民权庄子文化馆、高新技术开发区、冷谷与九鼎两家葡萄酒生产企业、“中国画虎第一村”,让媒体记者们深深领领略了“黄河故道明珠”——民权的风采。
故道穿越怡身心
民权申甘林带,始建于1950年,东西长20余公里,南北宽2-4公里,总面积近6万亩,目前主要种植有杨树、槐树。当初植林的目的,是为了防风固沙,抵御风沙的侵袭。如今,经过60余年的建设,环境大大改善,林带已成为黄河故道上的“绿色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徒步穿越启动仪式
穿越途中
穿越临海
冠军冲刺
林带中,绿荫如盖,槐花飘香,蜂唱鸟鸣;湿地内碧波似玉,鱼翔浅底,草长莺飞,徒步穿越活动在此举行,选手们一路走来,即可欣赏美轮美奂的盛景,又可呼吸清新甘甜的空气。这哪是比赛,简直就是一次身与心的“疗养”,让坐大巴参加活动的记者们羡煞不已。
地标建筑获大奖
记者们采访的第二站是“庄子文化馆”。既然名曰“庄子文化馆”,馆里面陈设与展览的物品,自然都与那位主张“顺从天道、天人合一”做梦变成蝴蝶的庄周有关。这到不是什么特殊之处,因为这位想象力极为丰富的“诸子百家”之一,他的生平、成就、作品、思想、主张以及轶事典故和对后世的影响,记者们是不会陌生的。该馆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文化馆这座建筑。
天圆地方的庄子文化馆
参观庄子文化馆
该馆主体结构为五层,总建筑面积21203平方米,采取天圆地方的和谐设计理念,上部圆形,下部方形,风格独特,2013年建成后,即被评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民权也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首个县级城市。这座民权城的新地标,着实让民权人民骄傲了一把。
全力打造成“中国冷谷”
当年,民权有一种产品畅销大江南北,那便是在夏季随便走到中国一座城市的街头,都可以看到的沿街卖冷饮的冰熊冰柜。冰熊冰柜厂是当时河南省十大龙头企业之一,然而今天,因为体制等诸多原因,昔日红火的冰熊冰柜已辉煌不再。但是,民权人的制冷根基还在,制冷技术还在,位于县城南部的“民权高新技术开发区”,2012年3月,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发展以制冷为主的家电机械装备制造业,吸引了“香雪海”等诸多国内知名企业以产业转移形式入驻,制冷产业形成规模、形成特色,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制冷特色产业基地”,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电协会命授予“中国制冷设备产业基地”,民权人决意要将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中国冷谷”,再现昔日辉煌。
老产区焕发新生机
民权的葡萄酒是非常出名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五大葡萄酒产区之一,这是民权人的骄傲。但民权人都有一个“心结”:上世纪50年代民权开始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和酿酒业,并造就出多次荣获国际金奖的“长城”葡萄酒品牌。然而,由于品牌与商标意识的单薄,“长城”商标在上个世纪初被国内一知名央企抢注,尽管打了几年的官司,但民权人还是痛失这一享誉海内的世界知名商标。
九鼎公司的储酒窖
聚焦酿酒工艺
痛失商标,但民权人没有失志、失气,知耻而后勇,老酒企改制、新酒企创建,一批新的葡萄酒品牌应运而生,凭借成熟的传统酿酒技术,一些品牌逐步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众多酒企中,九鼎与冷谷红发展最为迅猛。九鼎葡萄酒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国营民权葡萄酒厂,今日,公司已从使用了50多年的老厂区搬至高新技术开发区,崭新的欧式风格新厂投入使用。站在该公司欧式建筑群中,抬头仰望是一望无垠的蓝天白云,身边是绿油油的葡萄园,微风拂过,仿佛还有丝丝葡萄酒的馨香飘过,让人神清气爽,感叹不已。
另一酒企冷谷红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耿红伟,是民权冷谷红传统酿造工艺第5代传人。他对重树民权葡萄酒的辉煌充满信心,作为省人大代表,他提出了“把黄河故道生态葡萄酒产业带建设纳入河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建议,并扛起民权葡萄酒振兴的大旗。他的信心,在商标名称的确定上也可见一斑:名曰“冷谷红”,既有葡萄酒品牌特色,又契合民权打造“中国冷谷”的发展大主题,韵味深厚,喻意深远。
“画虎第一村”里赏虎画
采风的最后一站,是素有“中国画虎第一村”美誉的民权县王公庄画虎村。在这里,记者们惊叹了,不仅是那一幅幅工笔虎画全部出自农民之手,而且在王公庄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到6、7岁的孩童都能够掂笔作画。而且,工笔虎画已形成该村一特色产业,2016年,全年销售绘画作品9.2万幅,创产值9800万元。难怪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当年到该村调研后赋诗一首:“荷锄也可弄丹青,不描花草画虎雄;泼墨岂只为斗米,虎虎生风长精神。”
“画虎村”里看虎画
听“虎王”王建民介绍画作
采风结束,下午4点30分,媒体记者们赶到本次徒步穿越活动的终点,得知38公里徒步冠军仅用时3小时50余分钟,纷纷惊叹:他走得比我们跑得还快!其实,一天采风的所见所闻,又怎能不让记者们深感:民权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在大踏步地快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