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有了孩子以后,偶尔会对孩子发脾气,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人在一起相处久了,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就像夫妻一样。我们大人经常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呵斥孩子不好的行为,这一些粗鲁的行为,可能疏远亲子感情,让孩子更叛逆。
其实有一些行为并不是孩子错了,而是孩子发育必经阶段。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常见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不让孩子问问题
“妈妈/爸爸,小鸡为什么不穿鞋啊”
妈妈:“……”
“星星的妈妈是谁啊。”
妈妈:“……”
女儿:“汽车拉不拉臭臭啊”
妈妈:“……”
女儿:“爷爷长到我这么小,是不是也得吃奶啊”
妈妈:“……”
你有没有也遇到过孩子一连串的问题啊,很多家长被问的烦了就会说一句:“你哪来的这么多问题”。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过程,孩子会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希望妈妈来给解答。妈妈要做的不是拒绝,而是告诉孩子:“妈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来找出真相。”
2、不许哭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很多妈妈就开始说:“闭嘴,不许哭。数到3,在听到你哭,就把你扔出去。”这句话,小孩子的感受比大人更敏感,不要禁止孩子哭泣,更不能用语言羞辱、恐吓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搞清楚孩子哭的原因,想办法解决孩子的困惑。
3、强迫孩子分享
当孩子拿着2个玩具,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分享。妈妈一定会:“你要懂得分享,把一个玩具给那个小弟弟。”其实让孩子懂得分享没有错,但是这个时间段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保护自己的东西和空间是每一个人的天性。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你不想给弟弟玩这个玩具,那么放在那边球可以吗?
4、不让孩子说“不”
当孩子对你说了“不”,很多家长就会拿出家长的威严,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一个物品,她有自己思想,所以不能强迫她接受你的决定。孩子说不,也是孩子开始独立思考的标志。我们可以尝试和孩子交流,告诉孩子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5、禁止孩子吵闹
孩子是随性的,高兴的时候就会大声唱啊、跳啊。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的行为干扰到自己了。常常就会对孩子说:“安静点”。其实这时候家长不应该制止的,大声唱跳是童年必须要有的。现在孩子的压力也很大,难得有几年无拘无束的自由时间。
6、不许害怕,勇敢点
孩子对陌生的人和动物以及事情产生恐惧是正常的。但是很多家长会说:“这有什么好怕的,胆小鬼”。如果家长用这样的语言去刺激和伤害孩子,孩子的恐惧就是双重的。应该说:“不要怕,爸爸妈妈会在你身边”,让孩子更有勇气和自信。
7、不让孩子有秘密
孩子慢慢长大后,有了自己的朋友,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生活和学习上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要采用引导的方法,而不是强加干涉。所以呢,翻看孩子手机和日记的行为最好不要有,否则孩子会 更反感的。
8、不能发脾气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你会怎么说:“年纪轻轻的,脾气还不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孩子也是一个人,有了情绪就要宣泄出来,总是憋在心里,是会生病的。孩子还小,控制情绪能力不足,我们不应该制止,而是应该陪着孩子面对和分析。你可以说:“你可以发泄你的不满,但是不能推卸责任,迁怒别人。”
9、不能犯错
小孩子一开始学东西很慢,妈妈一定要有耐心。我们家孩子自己学穿衣服的时候,一会把双条腿穿到一个裤腿了,一会把鞋穿反了。如果妈妈要是说:“你怎么又错了,我来吧”,那么孩子自信心就会受挫。我一般会说:“真棒,自己都穿上了。不过你再做一次,肯定更好。”
估计很多人看到这篇文章,又要说这是一个没有孩子的人在这里大放厥词。声明一下,我有一个4岁的女儿,上面的问题我做的不一定都对,人无完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