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府工作亮点回顾
2月4日上午,解维俊代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报告在回顾2014年的主要工作时,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既鼓舞人心,又催人奋进。
亮点一: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三农”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也是“三农”工作的难点。2014年,我市粮食总产140.45亿斤,实现“十一连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344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36元,增长12.1%。与此对应的是,我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426家,农业标准化基地新增50万亩,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新增8780家、322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为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亮点二:城际铁路、机场选址进展顺利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短板。2014年,我市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事喜事不断:洙水河航道实现贯通,洙赵新河治理全面完成,菏泽机场选址报告通过国家民航总局评审,菏泽至曲阜城际铁路项目建议书获批,青岛保税港区菏泽功能区正式签约,济南铁路局菏泽铁路物流园区启动建设,巨野宝源湖水库、东明洪源水库建成蓄水,华润东明热电联产项目被列入省火电建设规划。
亮点三:新登记个体工商户6.4万户、私营企业9809家
简化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提供了便利条件。2014年,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6.4万户、私营企业9809家,分别增长144%和1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227家。另外,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81家,在建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有力地增强了发展后劲。
亮点四: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 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195公里
我市城镇化率达到43.1%,城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市区实施城建重点工程40项,打通断头路5条,长城路西起昆明路东至广州路、西安路南起长江路北至北外环全程贯通,丹阳立交桥东段引桥基本完工,埋设雨污管网50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村镇建设同样取得阶段性成果,4个县完成农村公路网格化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195公里。新建农村新型社区52个。省级示范镇和市级重点镇建成区面积增加12.9平方公里。新增农村污水处理站126个、垃圾中转站159座,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体制初步形成。
亮点五:“蓝天白云”增加天数全省第一
守护好菏泽这片蓝天、碧水、净土,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我市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三条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蓝天白云”天数在全省前移7个位次,增加天数全省第一。我市大力实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战略,拒批“两高”项目22个,实施节能技改项目96个,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1100台套,累计节能37万吨标煤。挖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23万亩,新增耕地1.06万亩,完成造林面积28.2万亩。
亮点六:367项改革扎实推进
改革是时代最强音,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目标的重要保证。我市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367项改革扎实推进。编制完成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00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84.3%。牡丹区、成武县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四位一体”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成效明显,城乡医疗保险整合、养老体制并轨、户籍制度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省前列,郓城县、牡丹区分别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
亮点七: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6.9%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我市坚持在加快发展、做大“蛋糕”的同时,更加公平合理地分好“蛋糕”,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2014年,全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继续提高,达到76.9%。全市新增安全饮水人口100万人,新增城镇就业9.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城乡低保人均年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20元、400元,五保供养和大病救助标准分别提高500元、8000元。新建改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121万平方米,新增幼儿园227所、城区中小学14所,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实现首批招生。市区新上新能源公交车100辆、公共自行车2000辆。县区“两馆”全部竣工,新建农村文化大院356个、乡镇健身广场50处。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4万套,改造农村危房9032户。新增医疗床位3200张。精准扶贫全面铺开,31.2万人实现脱贫。 记者 常慕城
(责任编辑 羊莹春)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