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日报社总编辑 赵红卫
菏泽一定能够“突破”
“菏泽这几年变化挺大,发展后劲很足。”德州日报总编辑赵红卫说,菏泽与德州曾经是难兄难弟,但是现在菏泽的GDP已经超过了德州,足以说明菏泽这几年的发展速度之快、城市变化之大。她认为,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菏泽”战略的效果开始显现,东部不少发达市对口帮扶菏泽援建了一大批项目,已经开始为增加财政税收做贡献了。特别是菏泽的能源优势,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加工,必将为菏泽的快速崛起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赵红卫对记者说,德州正在借助国家开发天津滨海经济区的大好机遇,承接环渤海经济战略转移。菏泽正处于鲁南城市带的重要位置,也是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基地,一批石油化工、煤电化工大项目已经投产运营。相信不久的将来,菏泽与德州一定能够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一同跨入全省中等发展城市之列。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崔广宏
开掘文化资源 建设美好家园
作为第一次来到菏泽的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崔广宏,菏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让他印象深刻。他说,菏泽是全国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还有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巨大的财富。这几年,菏泽不断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演武楼、大剧院等文化设施,这在全省也是一流的。尽管菏泽的基础较差,底子较薄,但是在市委、市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一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城市公园、小区等,既有高楼大厦,又有凸显本地特色的建筑,将菏泽的文化与城市建设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菏泽人的热情好客也令崔广宏感触颇深,“菏泽人民十分豪爽、大方,处处考虑周到,体现了热情好客的传统。菏泽人民负重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状态,一定能够鼓舞全市人民将菏泽建设得更加美好。”
莱芜日报社总编辑 李传祯
因“莱商”而结缘 与菏泽共发展
“菏泽给我的印象很好,首先是人好,热情、纯朴、善良、厚道;其次是城市建设变化大,前几年我来过一次菏泽,但这次来大不一样了,变美变靓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莱芜日报社总编辑李传祯如是说。
最让李传祯感慨的还是菏泽的发展潜力。植根于莱芜的莱商银行不仅来到菏泽开设分行,而且这几年在菏泽也得到了迅速扩张,在牡丹区、开发区等地设立了支行,存贷款余额逐渐上升,不仅为菏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实现了莱商银行自身的发展。“莱商银行在菏泽生根发芽,拉近了菏泽与莱芜的距离,同时也促进了两市的交流与合作。愿我们两市像莱商银行一样都能够快速发展、共创辉煌。”
威海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 孙盛川
立足自身优势 发展报业经营
威海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孙盛川刚刚接过报社发展的重担。当前,地市级报纸面临的困境让他思考了很多。来到菏泽,听到了菏泽日报在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多元经营的做法,使孙盛川兴奋不已。
孙盛川告诉记者,报业经营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部分,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当前平面媒体面临着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但是也有很好的发展机遇。烟台日报立足媒体搞活多种经营,聊城日报跳出媒体大搞多种经营,这些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报业经营一定要走出依靠广告创收的单一发展模式,通过创新经营方式,创造增收门路。菏泽日报立足自身优势,开办影楼就是一个创新举措,特别值得我们学习。菏泽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果能够包装、挖掘好了,也会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亮点。
济宁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 陈玉星
优势明显 大有可为
菏泽与济宁是近邻,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济宁日报社总编辑陈玉星曾多次来到菏泽,但是每次来都有新变化。这次参观考察活动让他比较全面、集中地了解了菏泽大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深感菏泽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变化太快。
陈玉星告诉记者,菏泽的比较优势明显,与其他地市相比,菏泽独特的资源优势、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农产品等,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需要进一步做好文章,做大做强品牌,拉长产业链条。像曹州牡丹,不仅可以观赏,还能运用到科研、医疗等多个方面,必须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逐渐形成规模优势和产品优势。菏泽还具有后发优势。前几年,菏泽在全省的发展速度较慢,这里面有多种原因。如今,菏泽在项目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上了一大批好项目,等到这些项目完成以后,后发优势就会更加明显。随着菏泽的自身优势的发挥,菏泽就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者 常慕城
(责任编辑:正强)
订阅菏泽手机报 菏泽新闻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