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致其高,必丰其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产业旺则乡村兴。牡丹区坚持发展特色产业,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基筑根。
7月15日一早,高庄镇东头村村民张孝礼向济宁发了一车新鲜葡萄。“受天气影响,今年的葡萄成熟时间较晚,最终只让客商拉走3000多斤。”张孝礼略显着急,“外地客商每天都来电话催着发货,村里葡萄供不应求。”据了解,东头村巨峰葡萄已进入销售季,阳光玫瑰、维多利亚、蓝宝石、金手指等优质品种也在陆续上市中,预计亩收益在15000元左右。
从2014年张孝礼在村里种下第一棵葡萄苗起,短短几年时间,东头村葡萄种植发展到1300余亩。产业一拥而上,最终导致果贱伤农的结果,在当下不是个例。东头村如何避免?村委会主任张心亮告诉记者:“种植面积大了,才能保证总产量。再者为了维护品质,我们统一管理、控制产量。葡萄一般亩产在6000斤左右,而我们通过‘疏果’,将产量维持在3000斤左右。依托高品质既能稳定客户,又能提高单价。同时,与中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让村里葡萄种植有强大的科技后盾。”东头村成立葡萄种植合作社,实行“四统一、一免费”合作模式,即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购买农资、统一销售产品、统一组织学习,免费提供全套种植技术。目前发展社员50户,其中贫困户占10%,以贫困户优先为原则招募员工500人,帮助40余名贫困户脱贫。
东头村葡萄产业日渐兴旺,也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加入。据统计,高庄镇葡萄种植总面积已达4000余亩。依托葡萄产业,当地走出了一条农民致富与乡村振兴双赢的发展之路,实实在在地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产业培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源。
“我们村在两年前还是‘死气沉沉’的模样,如今看着成片的梨树,心里总算‘有了奔头’。”7月14日,小留镇梨高庄村村民高继存对记者说。
“有了奔头”这个词,是2017年底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的高国强带给村民的。
梨高庄原本叫“梨园高庄”,早在明朝时村里就有种植梨树的传统。“在村里走访调研后,我发现可以主打梨树品牌。这不仅能为村里带来致富门路,又能带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高国强说,“为了准确定位,经过实地考察、调研、专业咨询讨论。基于传统农业特色,做了产业链的延展与升华,最终为梨高庄定制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田园综合体。”
说干就干。高国强一期投资3000万元流转了1800亩土地,用于梨树规模种植,在村里成立合作社,吸引村民加入。“村里的梨树都是高端品种,前三年梨树没有产出,合作社就会按一亩地1000斤小麦的价格付给村民地租,三年后梨树产果,会按土地面积给村民分红。按市场行情测算,收益肯定会高于地租钱。”村委会主任吴心存说。据小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久的将来,这片果林在给当地增添“绿水青山”的同时,还能成为村里挖不完的“金山银山”。
东头村、梨高庄村是牡丹区众多厚积薄发村庄的缩影。2019年,牡丹区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产业,筑牢乡村振兴之基,让广大乡村“变得”大有可为。 记者 常焕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