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菏泽网消息(通讯员姚朝磊 谢新华记者苏成华)跨越两千年,父子“再聚首”。4月20日,来自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地的60件(套)出土文物亮相巨野,与其父第一代昌邑王随葬文物在巨野博物馆联袂展出。
当日,由巨野县委、县政府,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在巨野县举行开展仪式。
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是江西省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墓葬,出土的数万件文物,特别是其车马坑出土的9000余件文物,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此次在巨野博物馆展览的60件(套)文物,其中21件一级文物,29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五铢钱1000枚。这批精品文物具有极强代表性,像备受关注的马蹄金、精美的青铜器都与公众见面。
1977年,巨野县红土山汉墓(刘贺之父刘髆墓)出土了千余件玉器、铁器、铜器、陶器等文物。南昌海昏侯大墓出土数万件珍贵文物与巨野县红土山汉墓出土的文物一脉相承。公元前88年,第一代昌邑王刘髆去世。公元前86年,刘贺嗣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征召入朝,承袭皇帝的尊号。刘贺在位仅27天,便被权臣霍光废之,史称汉废帝。公元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刘贺前往南昌就国。
据专家考证,当年的海昏侯刘贺大部分财富来自家乡巨野。此次在巨野展出的精品文物大都可见昌邑故国“烙印”。 专家认为,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镂刻有“昌邑”铭文,以及书有 “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文字的简书,都可证墓中文物属于原昌邑国运来之物。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大小马蹄金、麟趾金,可证这些黄金为第一代昌邑王刘髆遗产,验证了《史记》《汉书》记载无误。”专家依据史料判断,刘贺从现巨野县的昌邑故都带走的财产主要是动产,包括金银珠玉和铜器、铁器、漆器、书简等生活、文化和礼仪用品。刘贺任海昏侯仅四年时间,封户四千,在任内不会增添很多新的财富,由此推知,南昌海昏侯墓中财富大部分为两代昌邑王24年的积累。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说:“巨野是华夏古老文明最早浇灌的沃土之一,在汉代,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是农耕发达之地,是群雄逐鹿的战场。厚厚的黄土下埋藏了大汉王朝昔日的辉煌,汉代的王城,汉王的墓冢,被完好地记录、封存。海昏侯墓的发掘,更加丰富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两地出土的大量文物,是研究西汉历史的最好例证。”
此次展览,将持续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