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执纪从“治未病”下手
——市纪委监委落实监督职责工作侧记
监督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首要职责。“上医治未病”,工作中如何把好日常监督“第一关”,让监督无处不在,提升监督实效?市纪委监委按照“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要求,多举措强化对公职人员日常监督管理,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日常监督执纪问责。
“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从小处抓起、从日常抓起,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防止出现 ‘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这才是对党员干部真正的关心和最大的爱护。”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杨光忠说。
全面覆盖织密“监督之网”
派驻纪检监察组通过对进驻单位日常工作做好贴身监督,对重要事项、重大决策等进行全程监督,对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织密织牢“监督网”。
“进驻该部门以来,我们针对群众反映的看病贵、检查难、服务差等问题,重点对医院行政管理、医技业务人员工作纪律、服务态度、诊疗效率等医德医风方面的问题进行明察暗访,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给有关单位,要求限期整改。”近日,市纪委监委驻市卫计委纪检监察组组长张笑言告诉记者。
针对卫计部门岗位特点和风险点,结合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处置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派驻纪检监察组注重抓早抓小,对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促使监察对象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
擦亮派驻“探头”,有效实现异体监督,是派驻全覆盖的应有之义。我市按照派驻机构监督全覆盖要求,市纪委监委撤销15家派驻派出机构,不再保留7家机关单位内设纪检监察机构,编制全部划转,设置10个综合派驻纪检监察组和6个单独派驻纪检监察组,配齐配强派驻机构人员,对全市86家市级党政国家机关实行派驻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对象由5.4万人增至10.2万人,实现了横向到边的监督全覆盖。
重点领域实现“靶向治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市纪委监委坚持突出监督执纪重点,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人员进行“靶向治疗”。自3月20日,市纪委监委集中开展了享乐奢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贫攻坚、涉黑涉恶等重点领域整治专项行动。由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抽调20余人组成5个察访组,深入党政机关、基层站所、街道社区,开展多轮次、滚动式察访。今年清明节期间,共察访机关单位360余个,察访酒店、农家乐等场所380余家,发现公车私用问题线索14件、公款吃喝问题线索2件,处理2人。
重点领域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查处扶贫及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353个,处理54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64人,移送司法机关14人。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166个,处理29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6人。初核涉黑涉恶问题线索121起、涉案183人,查实并处结31起41人。同时,加大通报曝光力度,通过报纸、网站、微信等平台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75次197起324人,发挥了警示震慑和教育作用。
激活执纪监督“神经末梢”
监督有清单,工作有痕迹。市纪委对派驻监督工作实施 “清单化”管理机制,工作痕迹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派驻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效提高了派驻机构的监督管理水平。
市纪委监委在高压反腐、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力度不松的基础上,以纪律审查为重点,精准运用“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市纪委领导找我谈话,讲明纪律,指出错误,是对我的关心、教育和爱护,是一次深刻的党纪教育和思想教育,若不是及时提醒警告,将来我可能走向堕落的深渊,乃至悔恨终生。”在个人检查中,一位被约谈的干部感慨地写下这样一段话。
谈话函询不仅是一种处置方式,也是一种监督方式。采用谈话函询方式处置问题线索,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体现强化监督的态度、治病救人的温度。
记者 张 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