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文坛四代作家荟萃一堂
菏泽文学突出贡献奖颁奖典礼暨首批签约作家签约仪式举行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 静
5月12日,菏泽市文联、菏泽市作家协会在菏泽市图书馆联合举行了“菏泽文学突出贡献奖颁奖典礼暨首批签约作家签约仪式”。菏泽文坛四代作家荟萃一堂,共话文学、共谋发展。
11位老作家获突出贡献奖
“我回家了,回家的感觉真好。”获得此次菏泽文学突出贡献奖的作家之一朱希江在发言时这样说道。朱希江老先生1959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菏泽,1989年调回聊城。“我人生最宝贵的三十年时光都交给了菏泽,”朱希江说,他早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名正言顺的菏泽人。“如果说我在菏泽的三十年是菏泽文学的起步阶段,如今已经是腾飞时期。”朱希江这样评价菏泽文学。
和朱希江同时获得菏泽文学突出贡献奖的还有10位老作家,分别是:王锡亮、朱其作、孔凡凯、杨洁、孔祥书、张振和、马家振、杨彩云、陈进轩、邵好学。
“获得此次突出贡献奖的朱希江等11位老作家,他们的作品标志着一个时代,标志着一段历史,也标志着菏泽作家的一种形象。授予他们菏泽文学突出贡献奖,不仅仅代表一种荣誉,而是菏泽人民对这一代作家的肯定和认可,是菏泽文学同仁对好作家的尊敬和褒奖,是菏泽文学年轻一代对前辈作家的热爱和敬仰。”市作协主席张存金说。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全市作家队伍建设和文学创作繁荣发展,市文联和市作协设立菏泽文学突出贡献奖,坚持文学成就标准和德艺双馨导向,评选长期在我市从事文学实践工作,对菏泽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作家或文学工作者。评选工作分初评、中评和终评三个阶段,经过县区和基层推荐、市作协初评、评委会票决等程序,本次共评出菏泽文学突出贡献奖获奖者11名、菏泽文学特别贡献奖获奖作品1部。
菏泽文学特别贡献奖《根据地》被誉为“党史教材”
在颁奖典礼上,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见到了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省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李延国。他和菏泽作家李庆华共同创作的《根据地》此次获得菏泽文学特别贡献奖。
李延国和菏泽的感情很深,他一直把菏泽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几十年来,他多次来到菏泽采风、创作,特别是2015年,和菏泽作家李庆华合作,潜心创作了45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 《根据地》,全景再现了以菏泽为中心的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光荣历史,被誉为“党史教材”,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中宣部专门在菏泽为这部作品召开了研讨会,对挖掘菏泽这片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颁奖典礼和签约仪式结束后,李延国结合自已的创作经历和体会,进行了精彩的文学创作讲座,为百余名全市文学界精英和市小作家协会的小作者,奉献了一场文学的饕餮盛宴。
五位作家成为首批签约作家
会议现场,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赵统斌与我市首批签约作家朱建勋、舒翠翠、耿雪凌、刘行光、殷修亮分别签约。
“签约作家,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使命和挑战。”市作协主席张存金语重心长地表示。
“作为菏泽市首批签约作家,有责任有义务当好新时代的代言人,立足于菏泽这片热土,创作出更接地气的文学作品,用优秀的作品讴歌菏泽经济发展,讴歌这片热土上的真善美。”签约作家耿雪凌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她刚完成的长篇小说《石榴花开》就是一部以黄河故道为背景的长篇叙事小说,植入了大量的地方元素,像方言、俗语、儿歌等,目的就是打造地域文化精品,推介地域文化,尽到一个文字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签约作家殷修亮说:“作家是一种荣誉和担当,签约是一种鞭策和激励,签约作家制度将成为繁荣菏泽文学的助推器!”
据悉,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采取动态滚动签约的方式,每年签约一批(5人左右),每批聘任期限为3年。签约作家申报采取作家个人报名,市作家协会,各县区文联、作协,各行业文联、作协推荐的办法。市作家协会成立由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和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编辑等组成的签约作家聘任评审委员会,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和文学作品进行认真审读评议,采取投票方式评选出拟聘任签约作家人选,并在媒体进行公示。签约作家与市作家协会签订聘任协议书,明确权利与义务。签约期间,签约作家每人每年须完成最低创作任务。市作协对签约作家进行严格考核,每年度发放生活和创作补贴、创作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