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五 加快生态菏泽美丽菏泽建设步伐
本报评论员
近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大气、水环境质量都有很大提升,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但压力依然较大,问题依然较多。去年底,菏泽被列入“2+26”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传输通道城市,环保部要求今年我市PM2.5浓度改善率要高于12.35%。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前不久,环保部通报了16家擅自撕毁封条违法生产企业,全省有13家,菏泽就占了11家,性质十分恶劣,给山东和菏泽抹了黑。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法治菏泽建设任重道远,干部作风建设任重道远。下一步,在环境治理方面必须出重拳、下狠手,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好碧水工程、净土工程,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努力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努力开创菏泽生态文明新时代。
大力改善环境质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积极参与常态化跨区域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气频发态势,努力使蓝天一年比一年多起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健全完善河长制。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提升环境治理和风险防控水平。
持续增强生态服务功能。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严格落实生态红线保护制度,提升森林、河流、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积累更多生态财富。积极响应“绿满齐鲁·美丽山东”造林行动,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带和湿地公园。
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大采煤塌陷地等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保护治理,拓展绿色生态空间。
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构建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循环经济体系。实施重点领域能效提升计划、“工业绿动力”计划、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加大对水、土地、矿产等资源节约管控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强化公民环保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完善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完善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制度和政策,推进“多规合一”,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强化法规规章和标准建设,健全生态信息公开机制,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监管执法、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环保督察力度,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让鲁西南大地更干净、更适宜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