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9日电(刘映)“中医医院办得好不好,特色明显不明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医医院院长。”6月16日-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期中医医院职业化管理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开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建中在开班仪式上表示,加强对院长的职业化培训,是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逐步推进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研修班现场
据悉,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连续第四年承办的研修班,被称为中医医院职业化管理培训的“黄埔军校”,本期研修班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名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院长参加。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杨龙会、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宋春生出席开班仪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司长卢国慧担任主持。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近两年,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重点规划文件。去年,还发布了我国首部中医药白皮书《中国的中医药》,影响深远。
马建中表示,在“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国家重点规划中专节或专章部署发展中医药,规格之高、分量之重、文件之多,在中医药发展历史上可谓前所未有。马建中同时指出,中医药事业也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对于实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目标,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但与需求相比,中医药资源相对不足。5%的地市和9.3%的县市没有设置公立中医类医院,9.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1%的乡镇卫生院、25.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37.6%的村卫生室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距离0.55张的配置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中医药基础设施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介绍,本期研修班在保留原有宏观政策与战略、医院管理实务、管理素质提升、案例分析与研讨、热点聚焦、医院管理实战分析等教学模块的同时,还探索管理领域内的跨界学习,引入“问题诊断案例式”教学模式。“培训之前已征求各学员所需,所以每位学员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课程内容有医改政策、医院核心管理、绩效考核、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力和执行力等,这些都是医院管理者感兴趣、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研修班学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尚莉丽说,培训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国内顶尖大学教授、一线医院院长授课,还会到国内中医医院实践活动学习,同时还建立了教学评估制度,这些对提高院长的管理水平很有帮助。
未来将逐步建立分级、分层职业化培训管理体系
对于中医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马建中指出,加强中医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一是认清形势、面对挑战、把握机遇提升中医药服务在全社会贡献度的重要突破口;二是完善中医药治理体系、促进中医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四是顺应深化医改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的必然要求以及顺应现代管理趋势、提升中医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马建中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把中医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作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公立中医医院改革的重要环节,推进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一是要立足于中医医院改革发展。将中医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总体部署之中,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加强组织领导,重塑医院管理“职业化理念”,培育医院管理“职业化意识”,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扬首创精神,率先在医改中推进中医医院由传统管理模式到现代管理模式的“机制再造”,实现公立中医医院改革的新突破。二是要逐步实现培训范围全覆盖。除进一步做好中医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顶层设计外,还将形成政策机制,按照医院等级和管理岗位建立分级、分层的职业化培训管理体系。逐步扩大培训覆盖面,推动中医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的规模化、集约化,做到应训尽训。三是要树立职业化培训的品牌意识。目前,社会上举办院长职业化培训的机构很多,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没有长远规划,社会反响不一。去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人事司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联合起草了《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管理暂行规定》,对培训的组织管理、培训类型、培训证书、培训机构、师资管理、经费管理等都做了明确规定,目前还在继续完善,目的就要是通过制度把职业化培训的模式、管理机制固定下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证书、统一模式。要充分发挥“工匠精神”,高标准、严要求,把职业化培训打造成精品,做到可复制、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