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牡丹区2016-3号地块即太原路片区(牡丹路以东,古园小区以南,太原路以西,黄河路及旭辉金都小区、五金建材市场以北)正式启动丈量程序,该片区“棚改”的面积和户数比原计划都有大幅增加。虽然该片区未来开发建设的目标尚不确定,但3月2日召开的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要求:凡列入今年改造计划的“棚改”项目,必须在9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全市棚户区改造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启动,五年全部完成。
部分房屋成危房,配套设施欠缺
3月3日上午,牡丹晚报记者来到了菏泽华星油泵有限公司家属院,看到该家属院内房屋参差不齐,有多层楼房,也有平房。牡丹区2016-3号地块征收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分为几组,分头入户丈量着房屋,并统计着各种附属设施。
随后,牡丹晚报记者跟随一组丈量工作人员来到了该家属院南部一处平房,发现该房子较为破旧,低矮的南屋门仅有1.8米,堂屋内安装着几组老式暖气片。户主说,这房子已有30年左右的时间了。
该家属院东北部,离大门很近,有一栋三层小楼,外观十分破旧。记者走进去之后发现,里面更为破烂不堪:各楼层墙皮大面积脱落,二楼与三楼之间的楼梯上堆积着大量垃圾,臭味扑鼻,三楼屋顶部分已经塌落下来。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栋楼里还住着不少居民,不过大多是从农村进城打工的租客。一位居民说,这栋楼“房龄”更长,有40多年,早已成为危房。
每一处房屋丈量完毕,工作人员都会让户主对丈量统计的记录等信息进行签字确认。之后,工作人员会在丈量完毕的房屋外墙上喷上一个大大的"量"字及丈量代码。
居民支持“棚改”,期待未来美好生活
在丈量过程中,牡丹晚报记者注意到,该家属院各户居民都非常配合,早早在门口等待工作人员入户丈量。
住了约30年的平房,该家属院的居民张先生早就盼望着能进行“棚改”,住进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他高兴地对牡丹晚报记者说:“我和老伴今年都79岁了,一直住在这破屋里。冬天最难熬,只能点煤球炉取暖,不但麻烦,而且温度不高,还怕煤气中毒。这下好了,我们的居住条件马上要改善了,这真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的大好事!”
三层小危楼的一位业主马女士告诉牡丹晚报记者,房子早已成为危房。因此,她已不敢在里面住,暂时搬到了女儿家住,大家都在盼着国家棚户区改造的政策能早日落到自己头上。
一周内丈量完毕,比原定“棚改”面积扩大
2016-3号地块征收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向牡丹晚报记者介绍,该地块面积465亩,涉及1700余户居民。而房子多为平房,房屋结构简单、质量一般,该区域生活设施不配套,居住环境差,安全隐患多。该地块的改造,不仅有利于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境的改善,而且有利于土地的节约利用和人口的聚集。
该地块下一步的开发建设目标是什么呢?该指挥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只是对该地块的房屋实施丈量统计,未来的开发建设目标尚不确定。根据计划,一周内将完成该地块的丈量工作,接下来再展开其他工作。
根据《2016年市区城建工程项目计划》,太原路片区是其中一项“棚改”项目,改造户数600户,改造面积11.9万平方米(近180亩)。那么,该片区与2016-3号地块是何关系?该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它们两个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之前,菏泽华星油泵有限公司及家属院和菏泽仪表厂家属院并未列入改造计划内,而如今又加入计划,所以改造的面积和户数均大幅增加。
列入计划的“棚改”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
连日来,牡丹晚报记者采访了多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有的地块正在进行丈量,有的地块丈量完毕但尚无下文。许多市民不禁要问:这些地块会否和前些年部分丈量的地块一样,最后"搁浅"了呢?对于这种疑虑,3月2日召开的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给出了确切答案。
牡丹晚报记者从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了解到,2016年全市计划改造棚户区119个、6.2万户、改造面积887万平方米。其中,牡丹区22个、13278户、改造面积283.8万平米;开发区11个、7350户、改造面积106.8万平米;高新区1个、2138户、改造面积32万平米。牡丹区、开发区和高新区需要改造2.2万户、422.6万平方米,拆迁面积占到全市总拆迁面积的一半。
为了加快推进 “棚改”进度,全市119个项目都已经成立指挥部,明确了指挥长,实行一线工作法,现场调度和协调问题。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凡列入今年改造计划的项目,必须在9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棚户区297处,面积约2700万平方米,涉及18万户居民,其中市区123处、1331万平方米、近7万户。全市棚户区改造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启动,五年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