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讯 (通讯员 崔力 刘昌国)“不要钱、不要物、就要一个好支书。”在成武县党集镇采访,处处都能听到村民这样的说法。
今年以来,党集镇积极响应我市全面推进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号召,把实施精准扶贫、发展集体经济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采取“党员带头、一帮多、一带多”的形式,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加快了全村脱贫步伐。
茄子铺开致富路
王草庙村村支部书记谷子英,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好支书。提起他,王草庙的村民赞不绝口。“谷书记是俺们村里的致富能手,他的茄子棚也是跟外面的老师学的好技术。现在俺村有十好几户跟着他干,收入都不错。谁能带领我们发家致富,我们就选谁当支书。”村民王继显指着自家的大棚自豪地说。
2014年,谷子英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从寿光引进中、高温棚木本茄子种植技术,自己建了2座大棚,收入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今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引导下,他又流转村里200多亩土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发动有实力的自建,没实力的帮助协调贷款,建起了19个高温、中温大棚。年纪大的摘菜、装箱,年轻人直接管理、销售,前前后后吸纳了50多名劳动力,真正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是一项重要职责。群众富了,我们党员干部才感到光荣。”谷子英如是说。
“挖潜”挖出集体收入
同样的情形还出现在郭楼、刘海等村。今年年初,郭楼村村支部书记郭保军,把村头荒地及村内闲置废旧坑塘整理出来,发展水产养殖,并把整理开发出的坑塘承包给有技术、有资金能力的群众,发展莲藕栽植,村集体从中收取承包金。同时,通过收取凤凰岭农贸市场管理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29年的德商路马路市场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刘海村村支部书记刘建新,以每亩1000元价格将村原集体土地42亩收回,把土地租赁给种植大户,成立了北美海棠育苗基地。麦收季节,他利用刘海村沿德商路的区位优势,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在提高群众收入的同时,也给村集体增加了1.2万余元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