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扎实推进“双联双创”提升群众满意度纪实
在郓城,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景象——“双联双创”活动中,全县86个县直单位部门和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624名党员、干部出现在田间地头,实现县直部门单位全联系,所有村和贫困户全覆盖。
村党支部书记的11年筑梦之旅
今年7月,在外打工十多年的武庆稳,回到老家南赵楼镇甄庄村,跟着村党支部书记张庆涛种起了大棚。在外务工,每年4万余元的收入也算稳定,回来种大棚是武庆稳和一家人商量后的决定。
10月26日,武庆稳3个食用菌大棚已经建好了2个,棚内的种植的食用菌,是今年4月大家外出考察时相中的,聊城那边的收购商也答应,食用菌成熟后有多少就收多少。当了11年村党支部书记,张庆涛也记不清自个出钱带领大伙儿外出考察了多少回。
食用菌一年可以种两茬,还可以套种木耳、金针菇,每个大棚的投入在4万元左右,半年就可以回本。张庆涛自己带头建,群众担心食用菌长成后价格起伏大,他答应卖不出去以保护价格收购,决不让村民亏本。
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那天起,张庆涛心里就有一个梦:带动村里发展,让每一位乡亲都能过上好日子。11年来,他用行动创造群众满意的业绩,带领全村百姓致富。
乡镇书记办公室里的12面锦旗
在唐庙镇镇驻地,去年新建的便民服务大厅格外显眼;对面的几排平房,就是镇政府的办公地点,这几排36年前修建的老房子,去年被鉴定为D级危房,设施环境与便民服务大厅相比大相径庭。
镇党委书记郑巧玲10平米的办公室内,墙皮已经开始脱落,群众送来的12面锦旗整齐地摆放在一边。“在唐庙工作7年多,群众都知道俺的电话,有啥难事儿就直接打电话。”郑巧玲说。
陈北村50岁的低保户韩延银,儿媳妇智障、儿子去世,家里只有他和90多岁的老母亲,生活全靠镇里救助。5月初,邻居姜怀臣拨通了郑巧玲的电话:“老韩快不行了,躺在床上直打滚,郑书记你可想想办法啊!”
郑巧玲赶紧联系医院救护车来到韩延银家,经检查,老韩得了疝气,还有严重的胃病,在医院住了十多天,4000多元的治疗费由镇里帮其解决。5月底,出院后的韩延银和邻居一起来到郑巧玲的办公室送锦旗表示感谢:“多亏了郑书记,不然我这条命可能就没了。”
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一段故事,接任党委书记2年,郑巧玲办公室里12面锦旗,正是她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最好见证。
906个村里的937名包村干部
10月26日,唐塔街道办事处司庄村新建的百姓大舞台文化广场,正在安装路灯、硬化路面。
“以前这是杂草堆,现在包村干部给俺们建成了文化广场,锻炼身体可是有了地方。”78岁的司品德在广场健身器材上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对记者说。
郓城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海涛是这个村的包村干部,今年6月来到该村后,走访时向村民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后,王海涛发现,社会治安、干部作风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大伙儿都挺满意,可唯独文化生活这一栏里,大伙儿都填的是无。
一张调查表就是一份民心卷,了解情况后,王海涛就和村干部商量着筹钱建设文化广场,11月份,村里的文化广场就可以启用。
带着“耳朵”下基层,带着责任下基层,全面掌握群众心声……郓城县在推进“双联双创”活动中,做到真重视、真联系,动真格、使真劲,真正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通过开展‘双联双创’这项活动,让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和群众的需求,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使‘政之所为’更好地对接‘民之所需’。”郓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效忠说。 记 者 张 啸
(责任编辑 羊莹春)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