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他组织号召村民成立了“大学生基金会”,迄今为止,已募集资金12万元,帮助18名大学生步入大学校门;他视贫困女孩李晓燕为女儿,常年资助她学费、衣服等,给她家庭般的温暖;他带领村民搞种植,带动140多名村民致富,他就是郓城县南赵楼镇甄庄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庆涛。
“大学生基金会”助贫困学子
金榜题名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件喜事,可是对农村的贫困家庭来说,学费往往让他们犯难。前些年,甄庄村有个叫甄国庆的高中生考取了东北政法大学,最后却因凑不齐学费,只好忍痛割爱出去打工。2003年,村里有一个叫杨丹的美术生,考取了一美术学院,眼看就要入学,父母却因学费难得直流泪,一心想圆大学梦的杨丹买一个本子当记账薄,决意要挨家挨户去借钱,这让村党支部书记张庆涛心里很不是滋味,何不成立一个爱心基金会,让贫困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在他的倡导下,甄庄村贫困学生爱心基金会正式成立,每年的7月份,村委会向全村发出号召,为贫困学子凑钱上学。“当年,我们便筹集了1.2万元,镇里领导听说后,又送来5000元。”那一年,杨丹等4名困难学生成功进入了大学校园。
“不管一年考上几个大学生,只要家庭困难并提出申请,我们都会尽全力帮助他筹学费。”张庆涛说。第一年,张庆涛捐了1000元,此后每年都捐款3000元以上。至今,张庆涛仅个人就捐了3万多元。11年来,基金会已募集资金12万余元,帮18名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
“爱心爸爸”伴苦命女孩成长
“这些年,张爸爸待我比亲生女儿都好,他经常打电话询问我的学习情况,他的每一次资助都让我渡过难关,等我有能力之后,我会加倍地把爱心传递下去!”李晓燕深情地说。
李晓燕家住盐厂村,和甄庄村相邻,她父亲双目失明,母亲瘫痪在床,李晓燕自四五岁时就学会了所有的生活技能,洗衣、做饭、赶集、下地……在李晓燕11岁那年,张庆涛听说了李晓燕家的困难情况,多次去李晓燕家里探望,反复做工作,劝李晓燕去上学。“孩子只有上学才能改变命运,不能因为穷耽误孩子一辈子啊!”张庆涛当场拿出600元钱作为晓燕的学费,并给晓燕买了新衣服和书包,就这样,11岁的李晓燕第一次走进了学校。
从那时起,李晓燕的命运就和张庆涛联系在了一起:每年寒暑假,张庆涛都会和妻子一起来看望李家,并带去孩子下一学期的学费。在张庆涛的关心和资助下,李晓燕四年前考入曲阜师范大学,今年大学毕业。一个月前,张庆涛了解到晓燕准备考研究生,随即给她寄去1万元钱。截至到现在,张庆涛已资助李晓燕6万多元。
“爱心书记”带领全村奔小康
张庆涛2004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既然群众信任我,我就要以身作则,当好带头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张庆涛给群众承诺。为此,他多方奔走,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没集群众一分钱,为村里铺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安装了自来水,修建了学校。今年6月,村里修建文化广场,张庆涛带头捐款7000元。“村里只要遇到资金困难,张书记就会第一个从家里拿钱垫上。”村主任王善华说。
为了让群众致富,2005年,张庆涛曾多次自费租车送100多名村民去打工,当留守妇女和老人成为种地的“主角”时,张庆涛就带头流转土地,搞规模化种植,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建了十几个高温大棚,蔬菜经济成为村民增收的“利器”。2013,张庆涛流转了五百多亩地,种上了洋葱、黄秋葵等经济作物,直接吸收140多名村民就业,她们每月工资都在千元以上,既照顾老人和孩子,又补贴了家用。
这些年,甄庄村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和爱心事业的投入达100多万元,每一笔开支都公开透明,群众对村干部非常信任,全村乡风文明、邻里和睦,甄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通讯员 李英 魏忠友
(责任编辑:安琪)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