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午,一场虽简约却充满喜庆色彩的百岁寿宴在菏泽牡丹大酒店举行,老寿星安详地坐在轮椅上,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老人名叫陈珮,家住牡丹区李村镇,是一名老中医,扎根乡村悬壶济世八十载。他的儿子陈克绍今年也已82岁高龄,身体硬朗,说起话来声如洪钟。
可以说,每位百岁老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里面的故事读也读不完。寿宴结束后,从陈克绍口中,牡丹晚报记者聆听了他父亲八十年的漫漫行医故事……
百岁老人陈珮,悬壶济世八十载
□牡丹晚报记者 邵建国
10岁能“司药”,继承父业为百姓治病
1916年,陈珮出生于牡丹区李村镇的中医世家,他自幼在药铺里长大,看父亲手诊抓药,帮父亲打下手。耳濡目染,到了六七岁的时候,他基本能识别各种中药材;10岁左右时,当病人或其家属到药铺抓药时,他已能独自为病人“司药”,成了父亲的得力小助手。
父亲去世后,陈珮继承了“衣钵”,苦心经营着中药铺。在当时,大夫的地位是相当高的,谁家要是“请”大夫看病,必须高规格,比如用轿子抬,否则大夫不会出诊。陈珮却没有架子,医者仁心,对穷人和富人都一视同仁,随叫随到。
有一位病人胳膊受伤,皮开肉绽,并已化脓生蛆,几位大夫看了之后都不予治疗。最后他的家人找到了陈珮,得到及时治疗,才保住了胳膊。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陈珮精湛的艺术和高尚的医德在十里八村口口相传,找他看病拿药的病人越来越多,对贫病交加者他常免费看病,还会赠送药物。
此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陈珮不顾个人安危,医治了多位八路军和解放军战士。1944年至1945年间,一位叫袁明显的战士在战斗中腿部受伤,他全力将其治好……
扎根乡村育桃李,潜心编著中医学专著
解放后的1951年,身怀精湛的医术,陈珮本有机会到城市工作,但他选择到原李村供销合作社医药部工作,继续扎根乡间,为百姓解除病痛的折磨。
1966年,原高庄公社卫生院成立了一家医疗卫生学校,特别邀请陈珮当讲师。他根据多年的行医实践,制定了详细的授课计划,并写下了几万字的讲义,认真为学员上好每一节课。对于学员们的疑问,他都一一耐心回答,恨不得把自己所会所能倾囊相授。
三年间,陈珮白天上课,晚上坚持为百姓看病,培养学员达200余名,后大多成为我市及周边地区医疗卫生单位的骨干力量。在百岁寿宴现场,他年过七旬的女徒弟赵金荣激动地对牡丹晚报记者说:“陈老师不仅传授给我治病救人的技艺,而且还教会我如何做人。他就像我的父亲一样!”
除了治病救人、培养人才外,陈珮还于1970至1973年间在菏泽以及多地县市展开实地考察,参与主编中医药专著《验方选编》,将常见病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婉拒高薪聘请,退休后义诊造福乡梓
陈珮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城区多家大型医院争相高薪聘请他。面对优厚待遇,他毅然婉拒,又回到了村里。
回到家,由于早已名声在外,许多十里八乡的百姓有什么病,都会登门请陈珮诊治,而这一切他都是无偿的。因此,他比上班时更忙了,尤其是节假日和每天吃饭的点儿。
就这样,陈珮在家义务为百姓行医,一直到了90岁,才算歇了下来,但他平时还是喜欢和徒弟们探讨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治理论和方法。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医药发展传承中,陈珮不断探索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的真谛与内涵,先后在《山东中医药》、《健康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为中医药科学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连续多年当选市政协委员,为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等。2009年,牡丹区卫生局、牡丹区李村镇人民政府为其颁发了“终身荣誉奖”。
延伸阅读
陈珮老人的长寿秘诀
一、心态平和,心胸宽广,对什么事都怀有一颗平常心。
二、饮食、休息有规律,吃饭从不过量,不忌口,不挑食,不偏食,早起早睡。
三、兴趣广泛,最喜欢下象棋,还喜欢读书看报、研习书法等。
(责任编辑 羊莹春)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