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就要参加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红场大阅兵了。这两天,我三军仪仗队参加红场阅兵彩排的视频在微博、微信内被反复转发。看着我们的子弟兵们展军威、展国威的军姿,让国人心生自豪,也纷纷为我三军仪仗队点赞。
尤其让我们菏泽人更加骄傲自豪的是,参加本次红场阅兵的我三军仪仗大队大队长是咱菏泽人,他叫李本涛。
5月4日晚,红场阅兵第二次彩,伴随着俄罗斯军乐队演奏的《喀秋莎》音乐,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112名仪仗兵组成的方阵走过了红场,引得莫斯科市民一片鼓掌欢呼。
下面是现场图片:
当地时间6日上午10时,112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官兵整齐列队进入莫斯科中央军事博物馆展览大厅,参加俄国防部为他们举行的授勋仪式。
授勋仪式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大校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参加这次红场阅兵活动,一是重温七十年前两国人民用生命谱写的胜利篇章,并向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老战士致敬;另外也是展现新时期中国军人的精气神和英勇无畏的坚毅品质,彰显中国军队是威武之师、和平之师,更是捍卫历史、维护和平的钢铁力量,也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真心、诚心和信心。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的英姿: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这位老乡:
李本涛,军中第一刀
李本涛,1972年生,身高1.89米,曹县人,1989年入伍。21岁时首次担任执行队长迎接外国元首,目前已经执行司礼任务600余次,包括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克林顿访华等,为自己赢得了“军中第一刀”、“军旅第一嗓”的美誉,也为三军仪仗队、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李本涛大校目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大队大队长。
李本涛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国旗、会旗升旗手。他先后4次在鸟巢升起中国国旗,第一次把奥林匹克会旗和残奥会会旗在中华大地升起,次次乐终旗止。曾亲身经历了香港、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先后500多次担负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迎送外国总统、国家元首、军队高级将领的仪仗司礼任务。
李本涛1989年入伍,当时他还在读高二就被一眼看中,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的成员,并很快成为优秀班长。李本涛1992年考上了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后就回到了仪仗队被重点培养。李本涛良好的形象,潇洒的仪仗动作,让他很快接过了仪仗指挥刀,成为仪仗队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执行队长。
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回归祖国,在整个中华民族都会一直铭记的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刚满24岁的李本涛担任仪仗司仪。那是一个辉煌的瞬间。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李本涛一声撼天动地的“敬礼”口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举刀注目庄严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上空冉冉升起。“任务完成得很好”,江泽民主席这样赞扬这支队伍。
随后,他又指挥三军仪仗队出现在澳门文化广场,举行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和升旗仪式。
自从担任队长职务,接触到了仪仗指挥刀后,他就通过艰苦的练习达到了武侠小说中“人刀合一”的境界。李本涛每天给自己定了指标,将“拔刀、立刀、持刀、撇刀、刀入鞘”这个系列动作,做上百次以上。其中“刀入鞘”的环节,由于仪仗要求动作潇洒漂亮,眼睛还必须盯着前方不能看刀,一开始的时候,他经常把刀刺到自己手上。而现在,他已经成了绝顶的“武林高手”,也因此被誉为“军中第一刀”。
李本涛现在已经获得了中央党校和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的双硕士学位。
明天,红场阅兵就要举行了。那么,中国三军仪仗队这次海外亮相有哪些你不该错过的看点呢?
仪仗队员平均身高1.88米,陆海空三个分队指挥官首次并列行进,首次采用8×12的长条队形。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说,就这次阅兵训练来看,中国官兵的队列、精气神、自信度和其他各方面素质都出类拔萃。
中国仪仗队的动作标准与俄罗斯军队非常不同,俄军讲究高抬膝、大跨步,每步80厘米,而中国仪仗队的步伐是每步75厘米。在这种情况下,要与俄罗斯军队用同样多的时间通过红场并非易事。
此外,这还是一场新式礼服大展示。
5月6日,俄方在中央军事博物馆为前来参加阅兵的外军方队颁发“1941—1945年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勋章”。在博物馆门前等待仪式开始的时候,身穿橄榄绿色军装的中国军人在几秒钟内化作一堵纹丝不动的“铁壁铜墙”,旁边经过的行人禁不住驻足观望、啧啧称赞。
令俄罗斯同行吃惊的是,中国方队不仅军姿过人,而且“唱功”也了得。彩排时用俄语高唱名曲《喀秋莎》穿越红场之后,中国方队可谓“一鸣惊人”。
仪仗队国旗手张洪杰说,能在俄罗斯土地上唱响两国人民都熟悉的俄罗斯民歌,感到十分自豪。中国军队第一次在阿拉比诺训练场唱起《喀秋莎》的时候,旁边的52个受阅方队全都震惊了,随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便一起唱了起来。让张洪杰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并未经历过二战的年轻人唱着唱着都掉下了眼泪。被这种热烈的气氛所感染,中国士兵们的眼睛也湿润了。
俄方对中国战友的光临格外重视,专门安排中国官兵住在莫斯科郊区环境优美的马尔菲诺疗养所。
据介绍,从中国方队的住宿地点到郊区训练场乘车需要两个小时,战士们需要早晨3点半左右起床,4点出发,饮食也没有规律。战士们下飞机之后,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倒时差,第二天就投入了适应性训练。作息骤然打乱、水土不服、饮食习惯迥异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每位战士都选择默默克服困难,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或抱怨。
训练间隙,常常有俄军士兵走过来打着手势要求合影。“虽然语言不通,但能够体会到俄中两军之间的深厚友谊”,一位俄军官说。
中国官兵们更关心能否胜利完成任务。与平坦宽阔的天安门广场不同,莫斯科红场的地面不但起伏不平,而且还保留了石块砌成的旧时风貌。这样的地面能够承受坦克和装甲车等重型装备的行驶,但对仪仗队来说却是一大考验。
然而,记者在夜间阅兵彩排上看到,哪怕是已经走出摄像机视野,中国仪仗队的步伐仍是一如既往地铿锵有力、整齐划一。对此,李本涛感慨地说,不管道路多么坎坷不平,中国军队都有能力、有信心胜利完成任务。
让我们期待5月9日正式阅兵那天,中国仪仗队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