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促增收 一镇一业助发展
牡丹区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中国菏泽网消息(通讯员 刘保安 刘传立 王 博)大黄集镇周集村刷把,胡集镇东马垓村皮毛加工,吴店镇刘北斗行政村“密保”、“大白”甜瓜,小留镇吴油坊村山药……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这些村的农民2014年人均纯收入比全区农民平均水平高600多元。这是牡丹区推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生产模式取得的实效。
牡丹区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组织引导、土地流转、建设特色产业园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培植壮大特色产业。如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生产模式逐步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亮点。目前,该区已形成了胡集镇徐庄木材深加工、大黄集镇夹堤王村面粉生产、都司镇马垓村皮毛加工、高庄镇孙楼村牡丹种植等83个特色专业示范村;规划建成了沙土食品加工、胡集木材加工、吴店机电设备制造等6个特色产业园区。
有“食品城”之称的沙土镇,依托山东佳美、沙土食品、裕鲁西达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特色食品加工产业。目前,沙土食品加工及相关企业已发展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产品涵盖了瓜子、花生、饮料、休闲食品等300多个品种,出口日本、韩国、欧洲、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1.3万人就业,年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成为菏泽市出口创汇第一镇。
胡集镇强化服务,积极培植壮大木材加工产业。目前,全镇40%的人从事木材加工,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达到4家、木材加工户1200余户,日加工木材7000立方米,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利税1000万元,带动1.5万人就业。仅此一项,全镇年人均增收3700元。
被誉为“中国面塑第一村”的马岭岗镇穆李村,紧紧围绕“特色生态”发展定位,以面塑、采摘、农家乐等项目为主导产业,着力推进农家乐生态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特色发展之路。全村从事面塑制作的艺人达400余人,面塑作品冲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2014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万元,其中旅游业收入人均增收3000元。
安兴镇秉承“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船郭庄行政村毛皮加工业,先后上马了丰硕羊绒、东旭皮厂、袭革厂等8个小型皮毛加工企业,发展规模以上企业2个,带动了毛皮加工户60余户,有力地促进了农民转型。船郭庄村内现有企业每年为安兴镇上交利税500余万元,占全镇税收总收入的30%,解决了850名村民就业。2014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11900元。
(责任编辑 羊莹春)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