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困班的20个孩子
记者小范在和刘雨同学交谈
菏泽音乐学校为每一名孤困班孩子都建立了成长档案
孩子们乐得前仰后合
休息时间到了,孩子们在一起玩耍
孩子们在学校吃饭
调皮孩子变成优等生
音乐学校设立“孤困班”
据菏泽音乐学校(菏泽荧星学校)校长胡世群介绍,作为市政协委员、民盟成员,他曾多次随民盟菏泽市委到乡镇慰问,在不少村庄都发现有一些无依无靠、或是由祖辈抚养的贫困孩子、贫困孤儿,因为生活困难,家庭遭遇变故,他们变得非常孤僻,有些没有上学,上学的大都成绩非常差。这些孩子的不幸遭遇,使胡世群深受触动,他便想尽自己所能,帮这些孩子走出自卑,重新燃起生活,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经过对十余个乡镇近200个村庄的调查走访之后,2013年11月,在民盟菏泽市委、牡丹区关工委的帮助下,胡世群在学校设立了我市首个“孤困班”,招收了20名家庭特困孤儿。
胡世群介绍,20名孩子最小的8岁,最大的16岁,学校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将他们编入不同班级。入学后,学校免除了他们学习、生活、食宿等方面每年八千五百元的费用。
爱心与关心,让孩子们回归正常
胡世群说,刚到学校那会儿,孩子们都是一个人在一旁静静地呆着,不跟其他人说话,靠近后还会被他们推搡,每个人都比较孤僻。为了让他们早日摆脱心理阴影,学校专门请来了心理辅导老师,定期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学校特意邀请牡丹区21中退休教师对学校管理、教学业务进行指导,安排专门的生活老师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夜里,值班校长和生活老师会到宿舍帮常踢被窝的孩子盖被子,白天为他们晒被子。
学校实行寄宿制,每两周集中过一次大周末。每到周末时,有些孤困孩子无家可回,学校领导或是老师就将他们带到自己家中吃饭。
学校的诚心与爱心,老师们的精心与悉心,同学们的关心与热心,入学一段时间后,这些孩子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已经跟普通学生打成一片,看到老师、同学都能热情地打招呼了。"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孩子们的变化,学校为他们建立起成长档案,详细记录下他们在学习、生活、性格上的变化及成长历程。
学校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12岁的女孩刘雨是20名孤困儿童之一。记者见到她时,她稍嫌腼腆的脸始终洋溢着微笑,那甜甜的笑容,让人感到胜过冬日的暖阳。
当记者称赞她的发卡好看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摘下,将发卡送给了初次相识的记者。孩子热情的举动,让记者深受感动。
胡世群说,这个孩子的变化特别大,她父亲病故,母亲不堪打击离家出走,刚进校时她从不和任何人说话。
聊天时,记者得知刘雨上五年级。当问到学习难不难、能不能跟上班时,小姑娘腼腆又骄傲地说:“学习一点儿都不难,上一次测试语文考了98分,数学95分,英语96分,科学99分。”小姑娘还偷偷地告诉记者,她喜欢舞蹈。原来,学校每天下午都有两节活动课,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刘雨来到学校后一直坚持学习舞蹈。“我现在跳得不好,主要是练下腰、劈叉、踢腿这些基本动作,我希望自己能尽快学会一整曲舞蹈,回家后好表演给爷爷奶奶看。"刘雨充满期待地说。记者问到刘雨新年有什么心愿,小姑娘害羞地笑着说,她什么都不想要,有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爱,有爷爷奶奶的疼爱,她已经很满足了。记者问她,在学校是否想家,小姑娘笑着说,老师就像父母,同学们亲如兄弟姐妹,学校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他们都不想家。
要让孩子常怀感恩之心
胡世群介绍,学校里这个特殊群体,也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一些政协委员、民盟成员、爱心人士,为孩子们送来了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其他捐赠品。不过,胡世群表示,他们拒绝一切形式的捐款,“我们不是拿孩子来挣钱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不想让这件事变了味道。”
胡世群还介绍,他们经常在学生中间开展感恩教育,尤其是这些孤困孩子,能够在学校里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生活、学习,离不开社会大家庭的关心、关注与关爱,离不开爱心人士的帮助与捐助,要让他们时刻牢记这些,让他们常怀感恩之心,长大后回报社会、回报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我们菏泽人互帮互助、友善博爱、诚信感恩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记者 李靖 范卉蕾 许可 陈常召 李鲲 羊莹春 荆彦茹)
(责任编辑 羊莹春)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