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第一书记”流过的三次泪
“在南刘庄,我流过三次泪。”12月18日,刘笑非说。
32岁的刘笑非,是牡丹区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驻牡丹区都司镇南刘庄村“第一书记”。三次泪见证了她融入乡亲们之中的过程。
无奈的泪
2012年5月,组织选派刘笑非到南刘庄村担任“第一书记”。第一次进村,刘笑非像一个串远门亲戚的小女孩,怯生生的。离开村庄的时候,村党支部书记刘怀祥把刘笑非送到村头,和蔼可亲地说:“ 姑娘,有空常来玩。”这句话让刘笑非明白,乡亲们根本不信任她。
刘笑非试着走访几户群众,不是吃“闭门羹”,就是被三言两语地打发出来。
第一次召开党员会,刘笑非提前一个星期准备发言材料,想一鸣惊人,让大家刮目相看。可是,在会场上等了两个小时,只等来三个人。刘笑非无奈地看看刘刘怀祥。刘怀祥尴尬地看看了刘笑非,说:“有的党员外出打工,有的党员年迈,都很忙。”
刘笑非知道,刘书记说的是实情。离开南刘庄返回驻地的路上,刘笑非总感到委屈和无奈,哭了。
高兴的泪
“门难进,因为进的不多;脸难看,因为看得太少。”刘笑非后来总结说。
刘笑非天天下村,敲百家门,问百家事,通过各种机会与大家交流。见到抱孩子的大嫂,刘笑非就把孩子接过来,夸孩子几句;见到老人,刘笑非就“大爷、大娘”地喊。南刘村有3个队,846口人,两个月下来,刘笑非能叫清一半以上的名子。
老党员刘登清,老伴已去世,大儿子患有精神病,生活非常困难。刘笑非帮他们办理了低保。建议村里聘请刘登清为保洁员,解决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跟78岁的老人李春兰拉家常,他说:“咱村离集市远,理个发都不方便……”还说“闺女,“电视上说的查体是干啥?咱一辈子都没查过体。”刘笑非通过同学联系城里的义工,隔三差五到村里免费为大家理发,请爱尔眼科医院、鹤展骨科医院等多家单位的志愿者,到村里给大家查体。
村里年轻力壮的男人多到外面打工,留守妇女多。姐妹们抱怨:“没出过门,咱都落伍了!”刘笑非与镇妇联在村里举办了4期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班,提升妇女对新生活的认知。
腊月二十八,刘笑非和部分党员在村里打扫卫生。中午,不断有家属来喊人回家吃饭,刘笑非也饥肠辘辘。在乡民政帮助搬尸体的村民老田,用馍筐端着七八个热腾腾的馒头跑过来:“王书记,吃点馍再打扫,都到这点了。”刘笑非笑着拒绝。老田说:“这是俺媳妇蒸的馍,俺没粘手……”
刘笑非拿起一个黄面馒头,填在嘴里,咀嚼着,高兴得眼泪滚了下来。
幸福的泪
南刘庄有47名党员,平时开党员会,不是蹲街头,就是到村干部家里借个空。刘笑非与村两委协商,从村委会协调出房间,购置了办公桌椅,创建了党员学习室,精心制作了党建宣教栏,定期更换党建宣教内容,及时普及党建知识。
村委旁边有个荒废多年的卫生室,杂草丛生,蛤蟆叫,蛐蛐鸣,而乡亲们却缺乏文化娱乐场所。刘笑非计划为村里建设文化大院和文化广场。专项资金审批程序非常严,刘笑非一趟趟跑财政局、民政局、土管局打听信息,一个材料一个材料地准备……
资金到位后,刘笑非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出义工搞建设。2013年的7月,文化大院建成;10月,文化广场投入使用。72岁的谭金兰大娘拉着刘笑非的手说:妮呀,你太替大家伙操心了。今天,咱就专门给你扭个秧歌看。”
南刘庄经济发展迅速,但仍有部分群众因为各种原因而贫困。刘笑非从市农业局、畜牧局、科技局等单位先后邀请了6位农业、科技专家来到田间地头,举办手工编织、家禽饲养、棉花种植深加工培训班。
第一年考核的时候,村干部在喇叭上召集群众代表来投票。第二年考核,没人通知,乡亲们呼拉拉全拥到村委大门口,说什么都不让刘笑非走。
面对此情此景,刘笑非再一次流泪。这是幸福的泪。(记者 武占民)
(责任编辑:范卉蕾)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