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女人》在十艺节演出获巨大成功
----菏泽冲击文华大奖侧记
中国菏泽网消息 特派记者 陈力
金秋十月,泰安秋高气爽,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刚刚送走国庆64周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决赛便提前在泰安拉开帷幕。10月9日、10日晚,由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创排的大型现代戏山东梆子《古城女人》,作为我市唯一一部入选十艺节文华奖的参评剧目在泰山大剧场登台上演,并获得巨大成功。
“请问你,几点了?”
“表摔了,针停了。”
“你拿一个坏表有何用?”
“上有罗盘指目标。”
上世纪30年代,山东一座古城城隍庙外,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年女人和一个扮成买烟女的地下党员对上了接头暗语…… 10月10日晚7时30分,《古城女人》十艺节参评剧目第二场展演正式开始。在两个小时内,全剧自始至终以小人物谱写民族大义为主线,并通过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真真切切把观众带入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感染了现场每一位观众,观众看得投入,动了真情。
泰安市直某机关退休干部李汉民一边观看演出,一边不时拿纸巾擦拭眼角。他说,“这部戏在塑造人物上很成功,是在写“小人物”的事迹。剧中人物形象鲜明,人物塑造多在剧情的悬疑推进中完成。”“本剧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从宏大的革命历史题材入手,塑造了一个普通女人经历了生与死的磨练,最终被唤醒成为一个敢舍家、敢舍命的平民英雄形象。”刚刚看完演出的王女士说,不好意思,我的眼都哭肿了,这台戏没有刻意拔高人物,而是写了她的儿女情长和家庭纠纷,将主人公还原为普通人,全场演员到位的表演和感人剧情催人泪下。
“该剧以抗日题材为背景,通过织锦店女店主陶贞兰一家的遭遇,讴歌了一位平凡伟大的古城女人,写出了普通中国人从无知到觉醒,从漠不关心到成长为一名抗日战士的心路历程;在突出重点的情况下写了一个群体,情节饱满、悬念丛生、视角独特、富有新意。”泰安市戏曲界一位同行给予了《古城女人》高度评价。
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全体演职人员的倾力演出,博得了现场千名观众的热烈掌声。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观众热烈掌声就有24次。呈现在泰山大剧场舞台上的山东梆子《古城女人》,舞台处理空灵、大气,演员表演细腻流畅,转场衔接行云流水,时代特征和人物特色鲜明,梆子的艺术特色与剧情走向、人物逻辑圆融得恰到好处,整台戏班底整齐、唱做俱佳。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院长徐向东说:“我们强调场面调度、灯光美术不喧宾夺主,所有舞台手段均为塑造人物服务。比如,为凸显人物的情感变化,我们安排了戏曲中常用的对唱、背躬,还特意安排了‘吹唢呐人’串场,以他的视角带出时代变迁和苍凉之感,所有舞台处理,力求既不游离于剧情又不脱离戏曲艺术的本体。”
演出结束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饰演本剧主人公陶贞兰的国家一级演员祝凤晨,从当日下午3时开始化妆,一直化了3个半小时,晚餐她煮了四个鸡蛋准备充饥,结果匆忙中忘在宾馆,直至临上场前,其他演员才临时“借”给她一个鸡蛋。而随后两个小时的演出中,祝凤晨以精彩的表演和完美的唱腔,与全团演职人员一起,以最高水平的发挥完成了整场演出。
祝凤晨坦言,整出戏中,最难把握的是陶贞兰内心情感的变化,“她的抗争是从‘懵懂’走向‘自觉’的。她不光有民族大义,还是母亲、女人、女主人,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情感层次如果把握不好,整个故事的表现力就会大打折扣”。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在此前的排练中,剧组还通过邀请专家看“裸戏”(即不加舞美、服装修饰)以及“边演、边录、边看、边改”的办法,及时纠正创作中的一些偏差。“通过录像我看到了自己表演中的不足,也慢慢摸索到了人物的心理轨迹,尽全力塑造了一位普通女人在战争中谱写民族大义的光辉形象。”祝凤晨说。
本届艺术节文华奖参评剧目展演活动将持续到10月25日结束,第十四届文华奖各奖项最终花落谁家,结果将在10月26日艺术节闭幕式上揭晓。
菏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永江,副市长黄秀玲当晚在泰安观看了演出。
(责任编辑:李 靖)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