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布鞋,让他在地下900米处走得更踏实牢稳;
一对“鹰眼”,及时发现井下各类安全隐患,力保辖区矿井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份热情,印证着他的选择,在不为人知的岗位上执着坚守、忠实无悔!
地下900米的“治安民警”
4月1日上午,刘元固他们没有下井,难得有时间与记者交谈。办公室里的刘元固依然是一双布鞋,在“80后”这个年龄段,颇为少见。
“生在农村,从小习惯了,穿布鞋走得踏实。”刘元固这样说,也这样做。
跑断双腿 消除重大隐患
依法对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进行检查和查处,是市煤矿安全执法支队主要职责,说他们是“民警”,因为他们负责的是井下治安。
作为市煤矿安全执法支队的队员,下井是他们平时的日常工作,井下就是他们的工作场所。
1月30日,刘元固像往常一样,来到辖区一煤矿,下到井下检查现场施工情况:乘坐“罐笼”到达900米地下,然后再到施工现场。
这次下井,刘元固他们检查完"仅有"的两个生产作业地点后,原本应该返回上来,但他们又步行了几公里,又发现了另外两个生产作业地点。
按照规定,单翼单煤层同一采区,只能有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刘元固告诉记者,这个采区有4个生产作业地点,属于超能力生产,是《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中明确规定的15项重大隐患之一。
“井下,安全大于天。”刘元固知道事情重大,当场让施工班长记下当班情况;上来后,核对生产记录。做到井下、井上都有违法证据,并下达了责令整改指令书。
一周后,刘元固他们再来下井复查,4个生产点仍然都在生产作业。"利益驱使,突击生产完成任务,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他们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发现安全隐患,督促企业整改是我们的职责"刘元固说,。
这次回去,收集所有有效证据后,他们给煤矿开出了巨额罚单。
3月26日,再次复查,这个采区下已经停止了2个生产作业地点。“在这个矿的几次下井,超能力生产的两个生产作业地点都很远,每次往返跑断双腿,可为了不出事故,我们别无选择。”刘元固说。
漏水冒顶 差点被埋井下
市煤矿安全执法支队成立前,刘元固是新巨龙公司的一名技术员,当时新巨龙仍是个基本建设矿井,他负责矿井设计,设计巷道布置、大小、方向、坡度等。
7月14日,这天刘元固记得特别清楚。他下井到掘进现场查看,还没到掘进施工点,头顶上开始有碎煤往下掉,还有水滴落下。
不一会,水哗哗往下流,顶板开始塌落。刘元固知道坏了,赶紧带领现场施工人员处理现场冒顶问题。
“差点被埋下面,当时都懵了。”刚刚工作2年的刘元固,第一次遇见这样的情况。
掘进遇到断层,本来应该没问题,可出现冒顶,刘元固马上改变了巷道设计,没有耽误矿井的建设进度。
“好几年的井下工作经验,矿井对于我们来说,就和马路上执勤的交警一样,都有风险,只是环境不一样。”如今的刘元固,知道这个行业的危险系数,但并不畏惧。
井下工作中,他们需要检查的路远、点多,如果把煤矿各巷道看作“血管”,那么煤矿安全执法检查就要深入各条毛细血管的末梢。“去的多了,人人脑子里都有一张‘地图’,包括路线、距离、检查点都一清二楚。”刘元固说。
每月下井十余次,平均每次井下检查4小时以上,每次井下行程近10公里……刘元固和他的同事用忠实无悔,为辖区内从事煤矿生产的12000多名井下矿工,增添了安全砝码。
2012年,刘元固被评为“全省煤炭行政执法先进个人”。
跻身“和尚”班 走出不凡人生
“上大学时,进的是‘和尚班’,专业特殊,全班没有一名女生。”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刘元固笑称,这个专业是很不受人待见的。
别人不喜欢,他怎么挤着往里进?
刘元固说,高中时读过的《平凡的世界》,深深地影响着他。主人公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其间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贯穿其中的奋斗不息、坚韧不拔,感动着刘元固。书中的主人公无论面对何种挫折,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也希望在平凡的世界里,走出不凡的人生。
大二实习,他头一次下井,看到煤矿工黑兮兮的脸,心里也犯了嘀咕:以后我也得这样?
“干啥吆喝啥,干这就喜欢这。”选择了这个特有的专业,刘元固便执着坚守。
毕业后,他放弃了其他高薪待遇选择回到家乡,理由很简单:"离家近!"。
但是,工作的责任使他回家团聚的时间少之又少。从巨野新巨龙到市煤矿安全执法支队,家在成武的刘元固很少很少回家团聚。
“煤矿生产,安全是天。安全执法就要做那些‘撕破脸’的脏活、累活,只有这样才能把一切安全隐患明朗化,继而坚决加以消除。”刘元固知道身上的责任,也将用心做好地下900米的“治安民警”。 记者 张 啸
(责任编辑:李 靖)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