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小考
萧若然
唐代尊称庄周为“南华真人”,他所著的书为《南华经》、《南华真经》,又简称“南华”。在一些诗词歌赋里面,“南华”既是对“庄子”本人的称呼,也是对《庄子》一书的别称。"南华"二字虽然写起来简单,但它却隐含着无尽的奥秘。
一、"南华"之称始于何时。
《辞源》释《南华经》说:"唐天宝元年二月号庄子为'南华真人',始尊称他所著书为《南华真经》。见《唐会要》五十杂说、《旧唐书·玄宗纪》。"
但据《隋书·经籍志》: "《南华论》25卷, 梁旷撰, 本30卷;《南华论音》30卷。"梁旷所撰的《南华论》, 在《旧唐书·经籍志》中著录为:"《南华仙人庄子论》30卷, 梁旷撰",在《新唐书·艺文志》中著录为"梁旷《南华仙人庄子论》三十卷"。
梁旷为南朝梁代人, 说明庄子及其著作在南朝已被称作"南华",并非唐代才出现。故,《辞源》解释的"南华"起源时间值得商榷。因为,唐玄宗天宝元年是依旧号诏奉庄子为"南华真人"、著作为"《南华真经》"的。
近代著名学者陈撄宁先生也考证说,"南华"之名在唐玄宗天宝之前就已经有了。
二、"南华"的起源及涵义。
唐成玄英《南华真经疏·序》:(庄子)"师长桑公子,受号南华仙人"。
北宋陈景元《南华真经章句音义》云:"南华者义取离明英华,发挥道妙也。"
唐孔颖达疏: "离为火, 取南方之行也;为日, 取其日是火精也。"这是说庄子及其著作有如日光一样璀璨夺目。可见 "南华"是道教对庄周的神化,因为这符合道教造神运动中所惯用的方式。
南宋褚伯秀在《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序》:"窃详南华之号,其来久矣。似是上天职任所司,犹东华、南极之类,不可以人间义理臆度。故诸解无闻焉。"褚伯秀的解释独树一帜。
明陆釴《(嘉靖)山东通志》:"曹有南华山,世传为庄子棲隐之地。""(庄周)隐于曹州之南华山,因名其经曰《南华》。"
明陆应阳《广舆记》:"(庄周)隐曹州之南华山,因名其经曰《南华》。"
冯梦龙《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庄子)遂却之不受,挈妻归宋,隐于曹州之南华山。"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田舍翁时时经理,牧童儿夜夜尊荣》:"春秋时鲁国有座南华山,是宋国商丘小蒙城庄子休流寓来此隐居著书,得道成仙之处。后人称庄子为南华老仙,所著书就名为《南华经》,皆因此起。"
清代宣颖撰《南华经解》:"庄周隐曹州之南华山,因名其经曰《南华》。"
清《曹州府志》:"庄周字子休,睢阳(秦置睢阳县,在今河南商丘南。)蒙人,……遂终身不仕,隐於曹之南华。 著书数万言,后人称为《南华经》"。
概而论之,"南华"之名,一是源于天官神仙的职务,二是阐述道教之精要,三是因曹州之山而名。愚以为,后者更为可靠。
三、南华山今在何处。
据《唐会要》卷七十、《旧唐书》卷三十八所载,唐玄宗在天宝元年(742)诏奉庄周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为《南华真经》的同时,诏改当时的离狐县为“南华县”,改离狐县为南华县应蕴含着离狐系庄子故里的寓意。
从公元742年开始到1949年南华县被撤销,南华县名断断续续在菏泽区域内存在长达1207年,至今菏泽市区内仍有“南华康城”、"南华社区"、"南华大酒店"、"南华书画市场"等称谓,可见南华影响之深远。
韩湘亭《历代郡县地名考》说:"东明,今县,汉离狐县,唐南华县。"又可见南华县即今天的东明县。
1942年9月重设南华县,东明县的东部受其管辖。
为什么唐玄宗把曹州的离狐县改为"南华县",而不把别的地方改为南华县?想必是因为曹州有座南华山,庄子在南华山隐居著书。
南华山在曹州之何处?牡丹区李庄集北出土的《临清法师义玄修寺纪念碑》记载:"由此往东南十余里即为南华山。"
明万历《兖州府志》、清乾隆《曹州府志》、清光绪《曹州乡土志》也记载:南华故城在曹州西北40里李二庄,李二庄即今牡丹区李村镇李庄集村,它就是唐、宋时期南华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所在地,距东明县菜园集的庄寨村15里左右。
菏泽学院的杜长印先生在《中国历史文物》杂志著文考证,南华山遗址就压在现东明县菜园集乡庄寨村北的黄河大堤之下。恐怕这也是1942年在菏泽县境西北部和东明县北、东部而不是在别处重设南华县的原因。
(责任编辑:李 靖)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