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旅游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菏泽新闻
来自农信社的"金融风暴"
2009-06-23 22:40:48   来源: 菏泽日报   字体大小

  

  来自农信社的“金融风暴”

  ——访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菏泽办事处主任张效节

  

  中国菏泽网消息 一年多来,在菏泽市整个农村信用社系统内,刮起一场持续而猛烈的“金融风暴”。该社下猛药、出重拳,在全市农村信用社范围内采取了“地毯式”的逐一清理;面对暴露的问题,不讲人际情面,只靠法律法规。——截至2009年6月底,因贷款违规等原因而被开除公职的员工为108人,因违法放贷等原因被起诉逮捕或刑拘的42人,长期因多种人为因素而形成的天生不良贷款问题,从而得到有效治理。随后,农信社再掀人事改革飓风,让企业重获生机活力。农信社的阵阵冲击波,引发了菏泽市金融界的强烈震撼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悉,治理起源于2008年初。这时,整个菏泽市农信社的呆账、坏账数字惊人,占比是整个菏泽市银行业最高的,在山东省农信社系统也是“独占鳌头”——直让省内的同行挪谕调侃:别看地方欠发达,如从“绝对值”上看,也牛得很!毫无疑问,菏泽市农村信用社亟待治理。2008年初,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派张效节主持菏泽办事处工作。

  

  乍看不过而立年纪的张效节其实已经50周岁,如果初次相识,人们很难将这位秀气的白面书生同“铁腕”人物挂起钩来。然而就是他,担任省联社理事多年,在全省第一批成立了临沂兰山农村合作银行,并把该行打造成年创利5亿多元的“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在菏一年多的践职,他掀起了“金融风暴”,也置身于“风暴”的中心,非难、诽谤乃至威逼和恐吓一度如影随形,然而职责的担当、社会的期望与正义的力量让他从容面对,义无反顾地进行了系列大刀阔斧地改革。理解、支持、乃至赞誉也随即而来。

  

  这场“金融风暴”到底怎样刮起?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近日,记者走进了菏泽农村信用社,在“风暴眼”的省联社菏泽办事处主任办公室专访了张效节。

  

  悬崖勒马的生死关头

  

  记者:不良贷款几乎每个金融单位在所难免,菏泽农村信用社有这么多不良贷款,请问原因何在?

  

  张效节:的确,不良贷款是世界金融界的难题。但问题是我们菏泽系统内不良贷款之多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里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同时也是多年来积淀的结果。

  

  先不谈客观原因,因为在我看来问题主要出在“主观上”——从我们的统计结果上看,90%以上属于“违规操作”。所谓“违规操作”是好听的,实际上就是“内外勾结”——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出主意教借款人怎么做。比方说,你要贷款1000万元,但我的贷款权力只有10万元。怎么办?难不倒咱呀,你想办法弄上一百个身份证,一千万贷款问题咱不就解决了嘛!当然,我想办法为你贷款,你也要识相,别忘了给好处。10%是潜规则,也是社会默认的,个别达到30%甚至更高。一个百万元的贷款项目,他有至少10万元的“好处费”。更可气的是,还有这样一些人,曾向借款人如此“面授机宜”——利息问题呀别挂心,我在时(在工作岗位上),你可还;我不在时(离开此工作岗位),你爱还不还。

  

  通过调查,真让人大开眼界、大吃一惊。因为一些人没有他不敢花的钱,没他有不敢放的款,没有他不敢收的好处。社会上早就盛传所谓“四不贷”——不送不贷,送少了不贷,这次送了下次不送还不贷,集体审批的不送全不贷。在我们系统这次治理的重灾区——郓城县信用社一带,人们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官不大,权不小,惹不起,离不了”。这是社会对信用社人印象的一个真实写照。通过这次排查,个别县的城乡网点几乎“全部沦陷”。其他各县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线网点是“大面积沦陷”,那么说到“审贷”这一关呢?直白了就是“接近失守”!说到底,在一些地方,我们的贷款流程乱了,我们的审贷队伍瘫痪了!多少年来,一些地方的“审贷委员会”已经形同虚设,原则最多是挂在墙上,而心里则根本没有原则。“没有原则,只有潜规则”——一些人基本规则不知道,流程不知道,全部是靠拍脑袋行事。贷款按送礼多少,按官位大小,按人情面子大小。这种现象多年来渐成风气,已经积重难返,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谁不知“家丑不可外扬”?但问题严重得触目惊心,已经到了悬崖勒马的生死关头。我们只有正视,必须面对。

  

  关键时,最需要的是勇气

  

  记者:清欠贷款是很多金融单位头痛的事,尤其是像贵社这样的情况,涉及的额大、人多、面广,历史跨度长,社会关系复杂,如何有条不紊地实施令人关注,请问贵社如何实施,效果怎样?

  

  张效节:古语说“不遇盘根错节,无以辨利器”。我们系统内出了这么多棘手的问题,必须有一套讲究战略战术的硬措施才行。

  

  2007年7月我来到菏泽,上级并没有让我立即主持工作,而是当了半年真正意义的“调研员”。这半年给了我一个静下心来观察和调查的机会,让我摸清了系统内的基本情况。同时,我也开始了一些如何抓下步治理的思考和准备。

  

  “乱”,这是我对系统内的整体感觉,由“乱”而形成的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不良贷款的触目惊心,非治不可。通过党委研究,决定先从舆论入手,从严治社,权责分明,“谁的橛子谁拔”,让每位员工都意识到清欠贷款要动真格的。我们召开警示大会,公布让司法人员介入清欠治理,为的就是向全体工作人员表明菏泽农信社党委的决心:这次清欠治理坚决不走过场,不下“毛毛雨”,轻则除名,重则逮捕,“让一些人丢掉饭碗”,“让一部分人先关起来”!为什么要关起来?因为他们已经触犯法律;因为除名对这些得到巨额好处的人,实在是太便宜不过的好事!2008年,通过全市系统内“地毯式”的排查,共有108人被除名,40人被逮捕或刑拘。

  

  全市不良贷款人头众多,那么清欠从谁开始呢?当然要从领导头头们开始。不良贷款多得触目惊心,罪魁祸首就是这些赖账不还的头头脑脑。官小的,看着官大的;额小的,看着额大的。第二步,要追缴的就是社会公职人员的欠款。其实这一块也有相当难度,我们就大造舆论环境,市委赵书记亲自批示要纪委大力协助,力求创造一个诚信环境。前两者可算得上是清欠贷款“难啃的骨头”,先从这帮人开刀,合情合理,也让群众信服。这个缺口一打开,下步要做的就是人数众多的普通群众了。

  

  我们借助司法部门的力量,和法院联合搞了“涉信案件集中清除活动”,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涉及的4.57亿元4766个积压案子力求在今年上半年前集中清收;我们和检察院联合,全力打击贪污受贿的职务犯罪;和公安机关联合,对涉嫌诈骗、内外勾结发放顶冒名贷款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此,赵书记、刘市长、段副市长都做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们的工作,对我们是莫大的支持和鼓舞。

  

  一年多来,我和班子成员们承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说情的,诽谤的,告状的,乃至围攻的和恐吓的,已经难计其数。但我无怨无悔,还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原则,违法违纪这个红灯坚决不能闯。这是立足金融的根本。再回头看,“把一些人关起来”不仅产生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而且对清欠工作的推动显而易见。这40人被逮捕或刑拘,有9680万元的不良贷款被追回,间接收回的也有4.7亿元之多。

  

  必须砸掉的“大染缸”

  

  记者:透过不良贷款触目惊心的表象,你认为有那些深层次的东西在作祟?

  

  张效节:直白的话往往不好听。菏泽市农信系统内多年来形成一种很不好的风气,或者说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大染缸”的环境生态。没有原则,只有潜规则;没有标准,只有批准。在相当一批人的眼里,只要有钱,只要有关系,一切都OK。经过调查和群众反映得知,过去提拔的有些干部不是靠德能勤绩,而主要一是靠钱,二是靠关系。

  

  一个部门歪风邪气盛行,就势必形成“大染缸”生态,那就是缸里的全染,新来的也很快被带坏。一些干部没有正事,没有真事,人浮于事,制度不少,就是不去认真执行,最终造成的是企业效益的巨大黑洞。

  

  一些干部不走正道起家,造成众多员工的思想混乱与迷失。一些人跟着学坏,更多的人则不求上进。举个例子,为提高整体管理素质,去年办事处积极争取,同山大管理学院联系要在菏泽搞一个百名MBA研究生班,毕业拿到证书后,学习费用相当部分可由单位解决,每周双休日,教授来菏泽家门口上课。本想一定会参加者云集响应,不料却是报名者寥寥无几,原因是多数人认为耽误功夫!而这种学习方式和待遇,在兄弟地市信用社却是挤破头也难找的好事。

  

  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走板变形,一些制度甚至还没有实施。全省农村信用社从1993年起就进行了财务制度改革,但一些关键性的东西居然不少人不知道。“柜员制”那种通过境头回放、责任自负的常识性措施居然都没实施。更可笑可气的是,一批人被逮捕后,他们竟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何法。

  

  这些年形成了一种“空对空”存款现象,就像一些落后地方兄弟同伙一个媳妇的恶俗——利用“时间差”让同一笔款项在银行中一直转来转去,表面上风光了不少,但统计出来后,发现没有实质性的效益,是典型的自己糊弄自己。

  

  “领导第一”也许本身不能算错,但领导如果真的不对,就凭一人的安排去办理行事,是很危险的。5000多名金融队伍如果不靠科学决策,只靠领导拍脑袋,早晚会拍出“症”来。

  

  人事制度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如果人不能靠走德能勤绩的正道而升迁得利,谁还愿意走正道?所以,此风不可再行,“大染缸”必须砸掉。

  

  浴火涅槃 脱胎换骨

  

  记者:砸掉了“大染缸”,面对未来,请问贵社打算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环境,你们又做了怎样的尝试呢?

  

  张效节:市社系统内出现的系列问题是一种“综合症”,那种泛泛的“文火中药”恐难奏效。尽管问题重重,困难重重,但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企业的出路是有的。那就是积极换脑子、改毛病、树正气,如果还难治病根,那就大换血,最终寻求“凤凰涅磐,脱胎换骨”。

  

  首先,我们在人事制度上进行了幅度很大的改革。

  

  先动干部的“奶酪”,把以前四平八稳的“铁交椅”搬走了再说。去年10月,我们对干部制度重新洗牌——要想任干部职务,必须先竞争进入“人才库”。不仅是原来的干部竞争,普通员工也可同样参与竞争。只有进入“人才库”的人员,才具备下一拨干部任职的机会。同时要求,基层信用社主任任职四年以上的,全部离开原来岗位;大批的客户经理,也彼此各社交流。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暴露问题,发现问题,方便于进一步的治理和改革。通过专业知识的答辩,30名专业强、业务精、有知识的同志脱颖而出。如今,这些人大部分已走上重要干部岗位。

  

  和当初清查处理不良贷款违规人员时大相径庭的是,人事制度改革出奇地顺利,一批县级联社理事长、主任和监事长、副主任通过竞选被当场公布,今天竞选,明天就上岗,风平浪静,一封举报没有。 大家心服口服,乐见其成。

  

  就普通员工来说,我们也有一个较为详细的“扫盲计划”。说“扫盲”也许不准确,但员工整体受教育素质偏低的现实有目共睹。针对于此,办事处采取强制措施,明确规定,凡信用社所有干部员工,务必进行学习培训。如果在三年内拿不到大专文凭,面临的就是解聘;以后进入办事处机关和县级联社机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达到本科以上学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提高农信社的整体素质。这是社里的一项大工程,从今年开始,全市分级分批,任何人不得例外。

  

  当然,干部竞聘上了岗,员工学习拿到了文凭,只是信用社工作的一个起点,大家以后的工作将更多,任务也将更加艰巨。因为大家面临着一个“砸饭碗”的课题,职位自己报,但相应的任务必须完成,完成不了无论谁都必须下岗。我在很多会上公开声明过多次,我很想找几个完不成任务而下岗的“靶子”,以备成为以后的“反面教材”。 但“遗憾”的是,“靶子”至今还没找到。当初开始清欠不良贷款、处理一批人的时候,曾有人信誓旦旦地断言将严重影响业务的进展,现在看来,他们要自食其言了。我们的各项业务不仅没受到丝毫的影响,反而又有了较大规模的提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同业经营利润普遍下滑,但我市信用社却出现逆水行舟、蒸蒸日上的好势头。至今年5月末,经营利润同比增长32.5%,居全省第一位。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只有良性的生态环境才有活力和激情。

  本报记者 李雪晴

 

(责任编辑:正强)

  打印】【关闭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图文频道

百万鱼苗投放赵王河

40点3度高温烤菏泽

环保突击暗查企业排污

海事部门查处违章船舶

宣传常识防儿童被拐卖

他们为牡丹城梳妆

魅力四摄老大爷也疯狂

房产企业三十万助学

 

 
论坛热帖
菏泽新闻
·24日全市最高温度达40.3·菏泽城区小升初方案公布
·省文化厅厅长亢清泉来菏·十一运新闻宣传调度会开
·又一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市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开
·参评市级专利奖即可申报·交警积极推农民优先警务
·好心的哥,俺全家谢谢您·地摊生意火赵王河畔遭殃
·环保局突击暗查企业排污·"勤工助学岗"又增20岗位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成功案例 | 站内导航 | 本网动态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新闻登载许可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Copyright© 2004-2008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