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景如画的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广场,矗立着一块“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纪念碑”,碑文是:“1946年初,国民政府决定堵复1938年花园口掘口口门,引黄河回归故道。为应对新的防洪形势,解放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成立冀鲁豫黄河故道管理委员会,该机构于1946年2月在菏泽成立,不久易名为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领导故道堤防修复工作,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序幕。“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纪念碑”在人民治黄的发端地——菏泽揭碑具有重大意义。
菏泽治黄:风雨兼程60余载
本报记者 盛长新 杜红发 通讯员 刘灿淼
高村大抢险
当记者驱车来到高村险工,看到伟岸的黄河堤防,顺畅的柏油路面,坚固的石料大坝,林木葱茏的淤背区,绿树成荫的险工,将桀骜不驯的黄河水牢牢锁住,心想,也许人们怎么也不会将黄河岸边壮丽的景色同61年前悲壮的一幕联系起来。1948年,黄河归故以来的第二个大汛期,人民治黄事业就经历了高村大抢险的磨砺与检验。如今高高耸立在高村险工的“黄河高村抢险纪念碑”,仿佛无言地向世人讲述着61年前,人民治黄队员和东明等12县军民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抢险的悲壮一幕。
高村抢险发生在黄河归故后的1948年6月至8月间,历时70余日。当时,我人民解放军根据毛主席“外线出击”的指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全国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派为苟延其即将覆灭的命运,拼命作最后的挣扎。此时恰逢黄河洪水瀑涨,高村险工告危,湍急的河水直冲高村险工,当年高村的险工和今天的拦河坝无法相比,16道坝均系砖柳结构,基础薄弱,加之年久失修,已不堪洪水一击。高村险工是黄河由游荡性宽浅河道陡然变窄的隘口,道窄水深,急流夺注,又是我中原野战军与后方联系的重要通道。为此,我沿黄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高村抢险工地展开了一场抗御“蒋、黄”两大敌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高村险工出险后,我冀鲁豫黄委会(1946年2月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在菏泽成立)20多名员工,于1948年6月19日上午由河北岸渡至南岸,立即投入抢修,我党组织的4.5万名民工和8000头牲畜上堤抢险。与此同时,国民党悍然从空中轰炸、陆上调集军队、派遣特务全面袭击高村险工,阻滞抢险进程。到了7月16日,黄河水势突变,深达19米的洪流急淘堤脚,堤坡坍塌入河。黄委会立即召开高村联席会议,东明县委也召开了由各区区长、区委书记参加的治黄集料会议。会议结束后,各区料物装满大小车辆,从四面八方涌向抢险工地。工地无石头,就用青砖代替,东明的城墙、街上的牌坊、坟墓的碑楼,各村空闲房屋的木料都拆运到工地抢险。在人力不足的时刻,东明县男女老幼齐上阵,纷纷加入抢险的洪流。正当我军民全力以赴抢险之际,国民党却派出飞机轮番轰炸险工地段,见人就射、见物就炸。据统计,敌机在10天之内炸伤运料民工52人,炸死3人,炸死炸伤运料牲畜21头,炸死炸伤抢险员工52人,仅高村一个村就被炸死6人,炸伤9人。经过70余天的奋战,高村抢险终于取得了胜利,在战火中成立的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也得到了磨练。
黄河故道上建起森林公园
黄河归故后,原来的河段就成了新的故道。进入新千年以来,我市投巨资开发黄河故道,东明黄河森林公园就是黄河故道上升起的一颗明珠。
东明黄河森林公园,是在原国有东明县三春集林场的基础上,由当地政府投资兴建的。2006年11月,东明黄河森林公园被山东省林业局正式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公园总规划面积775.3公顷,计划总投资3亿元,在严格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及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建设,旨在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目前,公园黄河文化广场和1300亩的人工湖已竣工。出井温度摄氏51度的地热井、民俗村、旅游商业街、公园一级路、南北两个生态特色型大门、植物园、百果园、采摘园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也已初具规模。
东明黄河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景观资源,园区内地势平坦,森林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公园建设总体构思是在严格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水体资源及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利用优美的森林环境,形成以弘扬黄河文化,开展森林游憩娱乐、水上游乐、植物观赏、休闲度假等项目为主要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区。
东明黄河森林公园傍依黄河防洪工程,
黄河防洪工程塑造的黄河文化景点自然朴实,别具风格。游人沿标准化堤防工程向下行走,先看闫潭、谢寨两座引黄闸,了解引黄放淤、灌溉,改良土壤,造福于民的情况;然后去老君堂控导工程16号坝,该坝是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到东明视察黄河时的停留点。可以看到九曲黄河在这里由东向北90度角拐弯,一排排坚固石坝抵御洪水的壮观场景。再往下走,来到堡城险工1号坝,看亚洲第一长桥“长东铁路大桥”,两条钢铁巨龙平行横卧于黄河之上,气势宏大,远远望去,好似黄河水托着大桥,呼啸的列车疾驰而过。
当你从公园走上黄河大堤,进入防洪工程管理示范段,黄河景色美不胜收。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如诗如画的由黄河淤背区树木、防浪林、堤防行道林组成的绿色风貌带,黄河人文景观也一一展现在面前。目前,以水上游乐、植物观赏、野生鸟类观赏、休闲度假、果品采摘、温泉开发等项目为主要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区结构已经形成。
引黄兴利造福于民
过去,菏泽人民既受黄河泛滥之灾,又受干旱盐碱之苦。人民治黄以来,在与洪水灾害斗争的同时,根据“除害兴利”的方针,积极利用黄河水沙资源,发展工农业生产。
从1956年开始修建引黄灌溉工程,先后兴建和改建引黄涵闸19座次,把黄河水送到了菏泽南五县等严重缺水区,基本解决了群众的吃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特别是引黄灌溉促进了沿黄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粮棉增产十分显著,对抗旱夺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昔日贫困落后的鲁西南地区一跃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粮棉基地。
2004年9月,为彻底解决菏泽城区水污染问题,菏泽首次将黄河水引进城区。约1500万立方米的黄河水从谢寨引黄闸总干渠通过万福河流入菏泽城区的赵王河和环城公园,为菏泽的城市建设注入了精致的灵气。继1999年东明县引黄供水工程投入运行后,2006年5月,总投资2.87亿元的菏泽市引黄供水工程全面启动,工程建成后,日供水量可达15万吨,将有效地缓解菏泽市城区地下水源不足、供需水日益突出的矛盾及地形沉陷问题。作为工程项目之一的雷泽湖,竣工后既可以改善周围气候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又将成为菏泽市的一处旅游新景点。
黄河的治理开发为菏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昔日怕黄河恨黄河的菏泽人民,现在爱黄河,用黄河,靠黄河,再也离不开黄河了。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