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第A06版:牡丹园

读刘玉栋短篇小说《盛花期》小记

□秦闪云

从九月四日看到《万松浦》二〇二五年第五期刊物上,短篇小说头条是刘玉栋老师的力作《盛花期》。接下来就是一个多月的等待,等待自己订阅的《万松浦》快来,能早日一饱眼福。

十月二十日,终于等来了这期高大上的《万松浦》,在目录上找到八十五页的那篇小说,打开就坐下阅读。这篇万字左右的短篇,不到一个小时就读完了。平静一想,竟然不知道写了什么!六七个人物,走上舞台的好像就表姐妹俩,其他人都在后台。但就是感觉和刘老师以前的作品风格不同。和以前的乡村土地对比,出现了城市高职;和以前的乡土朴实对比,呈现了高雅诗意;和以前的铺排叙事对比,则更显从容理性。

在合上杂志的时候,又看到封二上刘老师的手迹:厚实、内敛又不乏内秀才气,就像看到了他的人或者他主编的《山东文学》,包容、大气中,虽然有点保守,但那是让人踏实放心的保守,那是才气之下的地基。

当然这篇和《我们分到了土地》,是两个轨道上的两列火车;和《锋刃和刀疤》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和《给马兰姑姑押车》,更是一个像单纯的小姑娘,一个像盛花期的美女,《马兰篇》更像一篇童话。

就是和近期《人民文学》发表的刘玉栋老师的短篇小说《桑田绿》也大相径庭。《桑田绿》里面的场景、对话似乎也显得嘈杂,《盛花期》是那么平静。即使每个人物心里都有暗流涌动,但展现给读者的是一色的波澜不惊。

是的,一个好的小说作者会求变、会求突破。刘玉栋老师想用另一副面孔征服他的读者。但是刘老师转型得从容不迫,不着痕迹,让读者以为,他以前就是这种风格。非也,在齐周务村原乡,出来的肯定是原汁原味的乡土作品。

起初,读刘老师的一些作品,像《浮萍时代》《平原的梦魇》《平原三章》等短篇,诗意朦胧的背后,觉得他来自齐周务村,作品也就有些读不懂的感觉。多读几遍以后,就渐渐清晰,和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怀抱鲜花的女人》、张炜的《九月寓言》一样,初读时朦朦胧胧如坠云雾,但给人的美感却是能体会得到。

小说说的是表姐妹俩的盛花期。这是两个努力、美丽、有追求、前途无量、本该有着自己梦想且孝顺的孩子,可是表姐叶百合因为父亲的变故,理想爱情都遥远了,只有在表妹布多身上寄托自己的失去。到底写的什么,也许从那只老上海表能看出或者悟出点什么。

然而,虽然没正面出现,我觉得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就是叶百合的父亲和母亲。两个神秘却有个性的人物,父亲在阳光大道上翻车,母亲在父亲翻车后精神崩溃,着墨不多,给人的印象却是深刻。

从头再读一遍。

《盛花期》整篇所呈现和想要表达的,始终让人莫衷一是,亲情?腐败?追求?理想的破灭?人格的坚守?是,又不全是。这篇小说的魅力也就在此。中国小说的方向,传统也好,先锋也好,所展示和告诉读者的不再是单一的命题和答案,多元化的小说格局已经到来。

第三遍就是品味和享受这篇小说了。

精致、诗意,短语言;简单、熨帖,很内敛;温顺、柔软、呈个性。读者急,作者却从容不迫,这是一个成熟小说家的修炼。刘玉栋老师的短篇小说《盛花期》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他的才气、细节的胜利,这种文本为新时期的短篇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并彰显出一种新的生命力!刚准备完稿,就得知今年第十一期《小说月报》在显著位置又选发了这篇精品小说,我很欣慰。

我会更关注刘玉栋老师的每一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