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1日
第A03版:看菏泽·深读

撑好“彩虹伞”,守护“菏苗”成长

共青团牡丹区委志愿者为学生开展消防演练

共青团定陶区委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系列活动

共青团巨野县委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淑娅

近年来,青少年安全问题牵动人心,为筑牢安全防线,菏泽各级共青团组织以“12355与你同行”品牌为引领,创新开展“彩虹伞·守护菏苗”系列自护教育活动,通过资源整合、模式创新、场景渗透,构建起覆盖防溺水、防诈骗、心理健康、法治教育等多维度的安全教育网络,为全市青少年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

四位一体构建自护教育新生态,聚焦重点群体与场景

走进共青团牡丹区委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站打造的活动场地,仿佛踏入一个充满趣味与知识的安全教育乐园。

共青团牡丹区委创新探索“组织网、服务圈、活动链、公益链”四位一体模式,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站联动公检法司等部门筑牢安全“防护墙”,并推动省级服务站与“青年之家”阵地深度融合。通过“少年版”模拟法庭、VR逃生体验等形式,让法治教育更生动;针对“希望小屋”儿童等群体定制研学课程,将地震模拟、消防演练等技能培训融入趣味活动,实现“安全教育+心理赋能”双提升。

“哇,感觉就像真的在火灾现场逃生一样!”一名参与VR逃生体验的孩子兴奋地说。借助先进的VR技术,孩子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火灾、地震等灾害场景,在紧张刺激的体验中学习逃生技能。针对“希望小屋”儿童等特殊群体定制的研学课程,也将地震模拟、消防演练等技能培训巧妙融入趣味活动,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既掌握了实用安全知识,又得到心理赋能与鼓励。

共青团成武县委则把安全教育融入“伙伴计划”和“共享带娃”项目。活动现场,孩子们跟着志愿者齐唱防溺水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私自下水不可以……”简单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让防溺水知识轻松扎根孩子心中。一旁的PPT动画还原着溺水、触电等危险场景,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在随后的情景模拟问答环节中积极举手,现场气氛热烈。联合交警开展的交通安全讲座也深受欢迎,在知识抢答环节,孩子们踊跃作答,演示头盔佩戴时大家都认真观察学习正确方法。

沉浸式体验提升教育实效,法治与情感双管齐下

针对留守儿童、农村青少年等群体,菏泽各县(区)共青团组织推出差异化服务。

共青团定陶区委联合派出所民警、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为留守儿童普及防溺水、防诈骗知识,还走访“希望小屋”家庭,面对面传授交通、用电等安全常识。

共青团曹县县委整合学雷锋志愿者联合会、见义勇为模范等社会力量进校园开展防溺水宣讲,通过模特实操急救方法、集体诵读“六不准”口号,引导学生及家长掌握实用技能。

共青团巨野县委联合教育局、高校志愿服务队,通过发放宣传册、自救演示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共青团鄄城县委邀请市防溺水专家进校园开展情景模拟和实操演练,活动尾声组织全体学生宣誓签名,筑牢安全心理防线;共青团东明县委在危险水域设置警示标识80余处,组织志愿者开展“防溺水安全课堂”,覆盖中小学生超万人次。

为破解传统安全教育“说教味浓”的问题,菏泽广泛运用科技手段增强互动性。共青团牡丹区委的VR逃生体验、共青团郓城县委的“溺水5分钟”情景模拟、共青团单县县委的急救技能实操课,均通过沉浸式场景让青少年直观感受危险、掌握科学应对方法。共青团曹县县委的“明眸行动”中,眼科医院志愿者携带专业设备深入镇街,为1200余名青少年提供视力检查并讲解科学用眼知识,将健康防护做细做实。

安全教育既要守护身体,也要呵护心灵。共青团单县县委联合红十字会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围绕青春期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主题结合案例讲解应对方法;共青团巨野县委邀请北京联合大学支教团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法律知识竞赛”引导青少年明确行为边界;共青团郓城县委设置“这算不算欺凌”案例辨析环节,教会学生识别欺凌行为并勇敢说“不”。

常态化服务守护成长未来

目前,菏泽市青少年自护教育已形成“政府主导、团委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共青团市委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12355品牌建设,推动自护教育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同时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扩大覆盖面,让安全知识触手可及。

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家庭,我市通过一场场生动务实的自护教育活动,织密安全网,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自我保护的种子。这把“彩虹伞”,正为更多“菏苗”遮风挡雨,助力他们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