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跃敏
20世纪90年代,我受命担任菏泽地区驻深圳办事处主任,借京九铁路开通之机,利用菏泽直达深圳的交通优势,赴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招商引资,向香港企业家推介家乡菏泽。
彼时的香港,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光环熠熠生辉,而蒋震博士——这位从菏泽牡丹区张庄走出的工业巨擘,以其比肩日本的机械制造技术,与李嘉诚、霍英东等并称香江传奇,自然成为我的首要联络对象。
有求必应
那年,70岁的蒋博士在深圳、台湾、广州(顺德)都分别设立了独资或合资的注塑机工厂。此外,他在海外设有数十家合营企业,每年大半时间奔波于各国之间。
接到我的邀约,百忙之中的蒋博士当即安排会面。惊喜之中,始料未及的是,蒋博士非常健谈、热情,完全就是一个山东汉子,让我仿佛回到菏泽与一位长者聊天,瞬间消弭了千里之遥的陌生感和拘束感。
他说:“菏泽政府在深圳成立办事处是很及时的,很好的举措。”他当场表态:有需要随时可以找他帮忙……他让我有具体事项时,找他的四女儿蒋丽莉洽谈。
蒋丽莉从海外留学归来后,又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当时全面负责企业的运作、管理,是集团震德分公司董事长。时年三十的她,虽然十几岁就凭奖学金去海外留学,又是出身大富豪的家庭,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洋小姐加海归派。在见到她之前我心里一直打鼓,可当我来到位于香港大埔震德集团总部,蒋丽莉竟如山东邻家女孩般朴实无华,亲切热情。她可能从蒋博士那里知道我们办事处没有政府投资,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她不仅全程设计了我在香港的招商规划,还安排好在香港雅礼宾馆的吃、住、活动,费用归集团公司报账。
蒋丽莉说:“雅礼宾馆设施齐全,采用智能化管理,自由度很高。没有人工,可以自己煮饭,自己查资料,招商活动也有会议室可供使用。”而且她还从包里取出一些港币现金递给我:“你第一次来香港,可能花钱用港币不足吧?算我借给你………”
也许有人以为作为身价几百亿、香港首富之列的震雄集团,给家乡办事习以为常,那就大错特错了。记得在广东交流招商引资心得时,一位珠三角发达城市领导说的一件事,令人大开眼界:一位市长赴香港拜访同乡企业家,恳请其回乡参观考察,却遭婉拒。市长就住在其家里,睡客厅,反复做思想工作,睡了三天客厅,那企业家才答应一起回乡看看。
比一比,就知道我们的老乡蒋博士和蒋丽莉是多么难能可贵了。
事实上,广东省经济发达,与他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得好有很大关系。可是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得不够深入,则也是因为我们地方上对招商引资工作形式多于内容,不够扎实。所以我决心要努力学习广东人的精神,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坚持仔细、耐心,持之以恒。
就这样,办事处成立第一年我就在香港召集了以菏泽籍贯为主要客源的香港企业家数人,来菏泽参加1993年国际牡丹花会的招商考察活动,此后每年的春天都形成惯例,组织港澳企业家来菏参观,数年如一日,完成菏泽政府交给我的任务。这与蒋博士、蒋丽莉对我们办事处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深厚乡情
蒋博士先后在菏泽投资了工业园区、植物园、技术工业学院等等。他对教育、培养新一代工业技术人才情有独钟,当时技术工业学院有两三个班级、数百名学生毕业后全部奔赴深圳注塑机厂工作。蒋博士每次回大陆到山东,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接见,共商投资和经济发展事宜,充分表达了对蒋博士的钦佩和尊重。
有一年蒋博士回菏泽祭祖时给每个乡亲发了红包。当时港币最大面值是1000元,第二大面值是500元。蒋博士特意选用500元面值的港币,为家乡父老每人准备了一份红包;那几天,需把港币换成人民币,中国银行牡丹区分行的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但越忙他们越开心,牡丹区张庄也成为人群簇拥的热闹中心。
蒋博士回乡我也参加了,全程目睹博士对家乡的深切关怀,我被他对家乡的殷殷之情所感动。
后来,青岛海洋大学全体师生签名给蒋博士生日送祝福的时候,蒋博士一下捐出百万元给该大学经济援助。
三女儿蒋丽萍正值演艺事业巅峰时,蒋博士力邀她携团队赴济南举办公益演出,让山东乡亲免费共享天籁之音。
总而言之,蒋博士始终不忘与家乡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幸福。
重在育人
每次与蒋博士见面聊天,都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教导情真意切。尤其是在1995年至1998年,震雄集团每年举行的春节茶话会上——这也是集团公司每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期间的一个环节。其间,我们菏泽籍老乡就在蒋博士下榻的宾馆随时等待接见,每次蒋博士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见我们,而且十分健谈。他主要强调:人要学习,要培养年轻人,做新一代机械技术人才。
他自豪的不是自己进入香港大富豪之列,而是他的7个孩子都成功取得国际专业文凭,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而他更是把自己积累的财富于1990年设立工业基金,用于继续开发、培育工业制造事业,而不是让孩子们继承其财富。
他在与我们聊天时,还具体询问到每个人的工作情况,是否顺利,有什么困难?他那充满关爱的目光,鼓励着、温暖着我们每个年轻人的心,支持着我们在千里之外的广东打拼下去,坚持不懈,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以不辜负蒋博士的期望与要求。
2007年成立的“蒋震菏泽奖学金”,截至2025年已近200名菏泽籍学生得此项目资助学业。
2011年,我受菏泽政府机构到深圳招商邀约,带领他们到深圳考察,结束后,我去看望在深圳坪山区的震雄注塑机厂工作的蒋博士。由于白天工作繁忙,他安排在晚上,由按摩师调理身体的时间和我见面,这时的蒋博士已经88岁高龄,但他仍坚持每天早上从香港来深圳上班。
我们这一次一起回顾了菏泽与深圳合作的情况,他谈及投资细节时,提到顺德震雄注塑机工厂从广东韶关等地招募的技工稳定性极佳,许多人扎根岗位十余年乃至数十年;相较之下,菏泽技工在深圳却难长期留任。多数人仅能坚持两三年,只有少数如牡丹区张庄两名青年,自1995年坚守近二十年未离岗。但这仅是少数,菏泽人重感情是好事,但年轻人坚持不下来,就是因为“想家”。
其实震雄集团公司对工人有养老保障,对后代也有就业保障,很人性化的国际理念设计的人力资源系统,充分体现了蒋博士立志造福家乡,培养家乡子弟的宏大愿望。
我根据自己的体会,也谈了菏泽招商工作的困难,聊到菏泽与广东比较还是太封闭,不够开放,人的思想有待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慢慢升华,真是急不得。
三年前,蒋博士在百岁寿辰之际安详离世。菏泽风俗中,亲人逝世三周年需隆重祭奠。今天我在祭奠蒋博士三周年之际想到:他留下了无限的深情厚意,给社会、给家乡、给有志向的年轻人,也给我。
每当想起蒋博士的鼓励、帮助,我即使再困难也能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我深深体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