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记者来到郓城县黄泥冈镇张楼村村民张新广的果园内,放眼望去,一排排桃树随风摇曳,朵朵桃花挂满枝头。黄桃树下,散养的红玉公鸡正在觅食,打鸣声此起彼伏。为防止它们相互打架,减少伤亡,张新广给每只公鸡都带上了一副红色塑料“眼镜”,造型颇具喜感,让人忍俊不禁。
张新广告诉记者,这些散养鸡一共2000多只,全部由自己育雏,除了吃玉米粒以外,地里的桃花、草籽、虫子也是它们的美食。散养的鸡抗病能力强,平时不用打预防针、喂药,肉质口感特别好,还能为果树除草除虫,鸡粪又能当肥料。
说起搞种植的初衷,张新广说,他之前在南方开货车,发现当地黄桃特别畅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又考虑到当时妻子在家养殖肉鸭,鸭粪可以还田利用,决定返乡创业。2016年,他回到家乡,流转了60余亩土地,种上了黄桃和西梅两种果树。
为了掌握过硬的种植技术,张新广经常外出参加培训,每年邀请技术人员来果园现场指导。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目前黄桃和西梅已经挂果,由于没有到盛果期,现在主要以采摘和网销为主。“一年以后将达到盛果期,到时候经济效益也会大幅增加。”张新广告诉记者。
“我还有三个肉鸭养殖棚,一年饲养八茬,年出栏量20万只,年收入20多万元。”张新广说,2017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杜绝环境污染,让鸭粪“变废为宝”,他在当地农业局的帮扶下,建设了一个200平方米的沼气池,鸭粪发酵后可以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为造福乡亲,他免费将沼气提供给企业和周围居民做饭、照明使用;沼液经过机器加工后,喷洒在果树上做叶面肥、浇地做冲施肥,使果树快速吸收所需养分的同时,有效防治了蚜虫对果树的侵害;沼渣作为肥料还田,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这种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从源头上提高了水果品质。今年我准备申报绿色食品认证,让水果进入全国各地的大超市销售。”张新广说,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是他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将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绿色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文/图 记者 常鲁燕 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