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郓城县黄泥冈镇武庙行政村,武庆凯为了实现父亲亲历国家发展变化的愿望,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骑摩托车带他外出旅游观光、品尝地方美食。二十五年里,他们的足迹遍布省内外,行程15万公里,其中骑行8万公里以上,这不仅成为父子俩一生的宝贵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其孝举也在当地传为佳话。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孝敬自己的父母更是天经地义。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满足老人物质需求的同时,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生活,尽量顺着他们的意愿,让老人开心。我所做的一切,不及父亲的十分之一。”武庆凯说,自己出生在耕读世家,祖辈上那种尽忠孝、重礼仪的家风,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记得,为了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父亲日夜守在他们身边,生怕有什么闪失。平日里,更是变着花样做好吃的饭菜,想办法逗他们开心,奶奶的满头白发也慢慢变黑,父亲也成为村里有名的孝子。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武庆凯参加工作后,就主动承担起祖父母的日常看病以及生活开销。他那时每月工资30多元,每个月都要给爷爷奶奶5元零花钱。奶奶经常向同龄人“炫耀”孙子又带她去玩了、买了好吃的东西等等,他也成为老人家一生的自豪。
“父亲喜欢外出观光,又喜欢美食,他想去哪儿,我就带他上哪儿,花钱不多,身心愉悦。”讲到外出旅游的情景,今年59岁的武庆凯脸上溢满着自豪。他告诉记者,二十多年里,他先后购买摩托车三辆带父亲外出,骑摩托车北至聊城,南至丰县,西至濮阳,东至东平。粗略计算,他们骑摩托到过三省九市四十二县,如果想去远点的地方,就乘坐火车。到了目的地,他们一边观赏当地风景,一边品尝美食,一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外出旅游不仅可以长见识,愉悦身心,还可以加深父子感情。”武庆凯说,尽孝要趁早,趁着老人腿脚还灵便,就带他出去转转看看。看到父亲高兴,他也开心。武庆凯的孝顺,不仅仅体现在带着父亲去旅游这件事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平日下班后,他经常去看望父母,嘘寒问暖,聊聊天。这种生活上的关怀、心灵上的陪伴,让老人十分受用,也让邻居羡慕不已。2017年,母亲股骨头坏死,武庆凯带着老人到广州做手术。住院的十多天里,他一直守在病床前精心照顾。在武庆凯的影响下,在外工作的儿子、女儿也传承了孝顺的家风,经常邮寄吃的穿的,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睦睦。
现如今,武庆凯的父母都已经年过八十,但身体依然健朗,这让他十分欣慰。明年,等武庆凯退休后,他打算在家里专门照顾老人,日夜陪伴他们,在身边尽孝。这是给老人的承诺,也是他心中所愿。文/图 记者 王 燕 常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