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3日
第A2版:综合新闻

郓城县打好“组合拳”

让贫困户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漫步在郓城县的农村,乡村公路在绿树掩映下四通八达,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有序地忙碌,搬进新居的贫困户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自脱贫攻坚以来,郓城县委县政府打出多套“组合拳”,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县66465户、163616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109个建档立卡扶贫工作重点村摘掉了“贫困帽”,人民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扶贫车间成“幸福车间”

“妈妈走得早,我跟着爷爷奶奶过。中学毕业后,本想出去打工挣钱,可是两位老人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就没出去。镇扶贫办的同志知道后,把我介绍到扶贫车间干缝纫,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了!”说话的女孩叫李微,是随官屯镇随西村扶贫车间的一名工人。该扶贫车间是2016年建成的,当时招聘了100多名工人,其中有30多名贫困户,李微就是其中的一员。

随官屯镇为了让贫困户尽快脱贫,采取 “政府出资、部门援建、村级所有、引企入住、社会参与”的方式,在全镇建设了22处扶贫车间,形成了以扶贫车间为主的南北2个服装产业带,共吸收村民723人,其中有167人是贫困户。另外扶贫车间产生的租赁费达15.41万元,让164户282人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受益。

随官屯镇扶贫车间是郓城的一个缩影。

郓城县累计投入资金10765.67万元建设545个扶贫车间,引导服装加工、玩具加工、酒类包装、藤编等11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入驻,吸收6434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45人,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同时通过缴纳租金的方式,村集体年实现增收649.5万元,为14732名贫困人口收益分红359.9万元,扶贫车间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车间”。

扶贫产业实现“脱贫梦”

近日,在程屯镇任垓村村民李明圆的扶贫大棚里,他一边忙活一边高兴地哼着歌。据了解,李明圆十五六岁时得了皮肤病,由于吃了很多含有激素的药,引发股骨头坏死,从此变得十分悲观。2017年,县乡扶贫办工作人员在走访时了解到李明圆喜欢种植多肉植物,就帮他租了一个大棚,并联系销路,靠着种植多肉植物,生活逐渐好转,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李明圆说:“今年春节后,因为受疫情影响,多肉植物只能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销售,现在,已经向深圳、济南、西安等地销售了4万多元的货。”

2016年以来郓城县累计利用各级资金3.745亿元,扶持打造了各类扶贫产业项目441个,创新探索出“政府投资、企业经营、村集体增收、贫困户分红”的经营模式。几年来收益累计2763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9894户、42180人。

危房改造圆了“安居梦”

今年69岁的孤寡老人王振勇是随官屯镇彭店村的一名政策性兜底贫困户。以前,他住在两间四面透风的土房里。为了让王振勇搬出危房,村“两委”积极为王振勇争取上级专项帮扶资金,于2018年10月建起了40平方米砖木结构的扶贫房。搬进新居的王振勇,提起当初的感觉,高兴地合不拢嘴,脸上写满了幸福。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郓城县委县政府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全力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排查贫困户住房安全,做到应改尽改,不漏一户,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2016年以来,全县共改造危房3146户,2018年在11个乡镇29个村试点建设了安居周转房,安置农村鳏寡孤独困难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27户、317人。同时,为763名贫困学生发放227.25万元“雨露计划”帮扶资金,为580名贫困学生发放290万元“泛海助学”补助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和建档立卡贫困生30816人次,发放助学金、生活补助2792.49万元。

通讯员 赵考壮 记者 郑华伟

2020-06-03 郑华伟 郓城县打好“组合拳” 1 1 菏泽日报 content_14687.html 1 让贫困户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