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2日
第A4版:民生·广告

乡村美如画 产业兴如歌

——记全国文明村镇东明县陆圈镇于屯村

走进东明县陆圈镇于屯村,笔直的柏油路通达家家户户;荷塘中莲花亭亭玉立,垂柳依依拂岸;老人们在凉亭内闲谈欢笑,幸福公园里,石磨碾盘诉说着乡愁;“健康街”“福星巷”等街名镶嵌于白墙黛瓦间,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棚内果蔬挂满枝头,车间里机器轰鸣不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村居画卷在此徐徐展开。

人居蝶变:擦亮生态宜居底色

“俺们村的环境现在可好啦!出门就是公园,一有空俺就出来遛弯。”70岁的张爱荣老人坐在幸福公园的凉亭内,指着周边的景色,言语间满是自豪。

这份由环境巨变带来的幸福感,离不开于屯村围绕“净绿亮美”目标展开的持续攻坚。曾经的于屯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环境堪忧。为彻底改变村容村貌,该村不仅铺设了柏油路实现“户户通”,还让自来水、天然气、互联网等全面入户;坑塘经过整治,栽种了莲藕,周边也修建起公园并架设彩色灯带;300余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乡村的夜晚;近2万棵海棠、女贞等苗木茁壮成长,构筑起生态屏障,助力村庄摘得“国家级森林乡村”桂冠。

环境之变,离不开精心呵护。村妇联主席张锁莲每天骑着电动车穿梭于街巷,清理杂草、修剪树枝,悉心守护村庄的整洁。村级服务中心、卫生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满足了村民议事、就医、学习的需求。

产业夯基:奏响富民强村乐章

“乡村要振兴,党建须先行。我们要用真情服务凝聚民心,以产业兴旺夯实根基,让文明新风滋养乡土。”村党支部书记牛志波的话铿锵有力。在他的带领下,于屯村成功打造“真情为民 用心服务”党建品牌,将鲜红党旗牢牢插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这股动能,在田野大棚中转化为累累硕果。走进村民冷金喜的种植大棚,清甜果香扑面而来,藤蔓舒展着嫩绿的枝叶,白色小番茄如珍珠般挂满枝头,玲珑剔透。作为村里的种植能手,冷金喜打理着40亩果蔬大棚,白番茄、圣女果、西瓜等果蔬一茬接一茬轮番上市,不仅铺就了自己的致富路,更给村民树立了榜样。

这是于屯村大力推行“党支部+党员示范户+合作社”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农业产业化的缩影。目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已流转土地80余亩,建成35座新型拱棚,每年为集体增收9万元,让村民在参与中受益,共享发展成果。

这股动能,同样在现代化车间轰鸣作响。走进东明城投森工家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切割、打磨、组装等工序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作为国有着控股企业,公司拥有标准化厂房6万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提供岗位100多个。”公司销售经理胡香丽介绍道,产品涵盖新中式、国潮轻奢两大系列,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近年来,于屯村成功引入绿宝珠肥业、城投森工家具等企业,流转土地277亩,既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又通过“农四企六”分红机制让集体年增收10余万元,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富民强村的双赢。

善治铸魂:涵养和谐文明新风

于屯村的文明高度,深植于有效治理与淳朴民风。该村坚持“民事民议”,成立由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让村务管理既公正透明又富有人情味。

为培育文明乡风,于屯村持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公开评选“四德榜”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用身边榜样带动村民向善向好。大力弘扬“状元孝善文化”,举办“孝亲敬老”饺子宴、“爱满重阳节”等活动,让尊老敬老成为新风尚。依托“村晚”、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如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简约风尚蔚然成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活力。

环境之美、产业之兴、民风之淳、治理之优在此交融共生,一个充满蓬勃生机的“明星村”正以全国文明村镇的崭新姿态,诠释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刻内涵。这条通向幸福的道路,在于屯村人的共同奋斗下,正越走越宽广。

记者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