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郓城县随官屯镇文昌苑社区文化广场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大家谈”活动,社区妇联主席王嘉瑶和居民们分享了成功调解的一桩婚事。
“现在咱们社区有7位义务红娘,都是妇联支委成员,每人负责一个片区。”王嘉瑶指着身旁几位姐妹介绍,“她们在微信群里发倡议,在朋友圈晒案例,遇到适龄青年就主动当媒人,效果特别好!”
“零彩礼”现身说法
“嘉瑶,您给大伙儿说说赵莹那事儿呗!”居民颜巧云的话引来一片附和声。
当时,社区零零后女孩赵莹的婚事遇到难题。赵莹和相处半年的男友准备结婚,却因两家婚嫁习俗差异产生矛盾,婚事一度陷入僵局。
王嘉瑶得知情况后,主动找到两个年轻人谈心,用自己的经历开导他们:“当年我结婚的时候,丈夫要给彩礼,我没要。现在我们俩开了个小型服装厂,有房有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比谁差。”王嘉瑶进一步劝说,“作为年轻人,别管那些旧陋习,咱们践行新风尚,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父母的负担上。既然你们俩是因爱结婚,就要换位思考,多为对方着想。”
王嘉瑶的真诚打动了二人,他们各自回家说服父母,最终得到双方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幸福地走进了婚姻殿堂。赵莹的婚事成为社区移风易俗的典范,赢得街坊邻里的称赞,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破旧立新有妙招
除了义务红娘工作队,文昌苑社区的移风易俗宣传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社区不仅利用广场大屏幕播放宣传片,通过社区广播定期宣讲移风易俗政策,还在“三八”“五四”等重要节庆活动中设置“新风尚座谈会”,让居民现身说法、交流思想。
“以前觉得婚礼不办得风光点就没面子,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大操大办既浪费钱又累人。”社区党总支书记赵玉举例说,“前段时间,社区一对小青年结婚,原计划摆30桌,后来改成12桌,省下的钱添置了不少生产生活用品,大家都说这样更合理。”
“红娘团”织就文明网
近年来,随官屯镇以提升乡风文明为目标,从治理“高额彩礼”入手,充分发挥“红娘”的桥梁纽带作用。目前,全镇“义务红娘”队伍已发展到48人。她们既是媒人,更是移风易俗宣传员。通过建立“红娘工作群”,每周交流工作经验,不定期接受培训。
在最近举办的黄河大集上,志愿者开展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宣传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活动现场,文艺工作者编排移风易俗文艺节目,用当地方言表演,引得赶集群众阵阵喝彩。
随官屯镇的做法是郓城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县以“红娘队伍 + 文明实践”双轮驱动,成效显著;组建义务红娘队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新式婚俗,并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树立“零彩礼”“低彩礼”典型,让“零彩礼”“低彩礼”新婚夫妻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大力倡导喜事新办、婚事简办。
通讯员 赵考壮 杨舒婷 记者 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