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较长时间飘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生产性粉尘按其性质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无机粉尘。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锰、铅、锌等;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如毛、丝、骨质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草、甘蔗、谷物、木、茶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农药、有机染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它是上述各类粉尘,以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形成的粉尘,在生产中这种粉尘最多见。
在各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可以接触到不同性质的粉尘。如在采矿、开山采石、建筑工地、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主要接触的粉尘是石英的混合粉尘;石棉开采、加工制造石棉制品时接触的是石棉或含石棉的混合粉尘;焊接、金属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农业、粮食加工、制糖工业、动物管理及纺织工业等,接触植物或动物性有机粉尘为主。
【相关链接】根据粒子在呼吸道沉积部位不同,粉尘可分为:
(1)非吸入性粉尘。一般认为,直径大于15微米的颗粒被吸入呼吸道的机会非常少,所以称为非吸入性粉尘。
(2)可吸入性粉尘。直径小于15微米的颗粒可以吸入呼吸道,进入肺腔,因此称为可吸入性粉尘或者胸腔性粉尘。
(3)呼吸性粉尘。直径小于5微米以下的粉尘颗粒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进入气体交换区域,并沉积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上,被称为呼吸性粉尘。
【知识学习】同一种粉尘,在作业环境中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严重。粉尘浓度稳定时,接触时间可以代表累积接触量。